图经衍义本草
图经衍义本草卷之八
宋通直郎辨验药材寇宗奭编撰
宋太医助教辨验药村许洪校正
草部上品之上
牛膝
单州 怀州
为君。味苦、酸,平,无毒。主寒湿痿痹,四肢拘挛,膝痛不可屈伸,逐血气,伤热火烂,堕胎,疗伤中少气,男子阴消,老人失溺,补中续绝,填骨髓,除脑中痛及腰脊痛,妇人月水不通,血结,益精,利阴气,止发白。久服轻身耐老。一名百倍。生河内川谷及临朐。二月、八月采根,阴乾。恶萤火、陆英、龟甲,畏白前。
《图经》曰:今江、淮、闽、粤、关中亦有之,然不及怀州者为真。春生苗,茎高二三尺,青紫色,有节如鹤膝,又如牛膝状,以此名之。唐˙崔元亮《海上方》治疟用水煮牛膝根,未发前服。今福州人单用土牛膝根,净洗,切,焙乾,捣,下筛,酒煎,温服,云治妇人血块,立效。
陶隐居云:今出近道蔡州者最长大,柔润,其茎有节似牛膝,故以为名也。乃云有雌雄,雄者茎紫色而节大为胜尔。
《日华子》云:怀州者长白,近道苏州者色紫。
《外台秘要》:治久劳疟不断者。牛膝一握,切,以水六升,煮取二升,分二服,未发前服,临发又服。
《圣惠方》:治气湿痹腰膝痛。用牛膝叶一斤切,米三合,於豉汁中相和,煮作粥,和盐、酱,空心食。
《千金方》:治妇人小便涩痛。牛膝五两,酒三升,煮取一升半,去滓,分作三服。
《肘后方》:口舌生疮。牛膝酒渍,含漱之,又治小便不利,茎中痛欲死,兼治妇人血结腹坚痛。牛膝一大把并叶,不以多少,酒煮饮之,立愈。又治卒暴症,腹中有如石刺。
《经验后方》:治消渴不止,下元虚损。牛膝五两,细锉为末,生地黄汁五升浸,昼暴夜浸,汁尽为度,蜜丸如梧桐子大,空心温酒下三十丸。久服壮筋骨,驻颜色,黑发,津液自生。
《梅师方》:治胞衣不出。牛膝八两,葵子一两,以水九升,煎取三升,分三服。
《孙真人食忌》云:治牙齿疼痛,烧牛膝根灰致牙齿间。又方:治卒得恶疮,人不识者。以牛膝根捣傅之。
《衍义》曰:今西京作畦种,有长三尺者最佳。与苁蓉浸酒服,益肾。竹木刺入肉,嚼烂罨之,即出。
柴胡
江宁府 寿州 淄州
为君。味苦,平、微寒,无毒。主心腹,去肠胃中结气,饮食积聚,寒热邪气,推陈致新,除伤寒心下烦热,诸痰热结实,胸中邪逆,五脏间游气,大肠停积水胀,及湿痹拘挛,亦可作浴汤。久服轻身,明目,益精。一名地熏,一名山菜,一名茹草。叶一名芸蒿,辛香可食。生洪农川谷及冤句。二月、八月采根,暴乾。半夏为之使,恶皂荚,畏女菀、藜芦。
《图经》曰:柴胡,生洪农山谷及冤句,今关陕、江湖间近道皆有之,以银州者为胜。二月生苗,甚香。茎青紫,叶似竹叶,稍紧,亦有似斜蒿,亦有似麦门冬而短者。七月开黄花。生丹州,结青子,与他处者不类。根赤色,似前胡而强,芦头有赤毛如鼠尾,独窠长者好。
《药性论》云:柴胡,能治热劳,骨节烦痛,热气,肩背疼痛,宣畅血气,劳乏羸瘦,主下气消食,主时疾内外热不解,单煮服食。
陶隐居云:《博物志》云:芸蒿,叶似邪蒿,春秋有白蒻,长四五寸,香美可食,长安及河内并有之。此柴胡疗伤寒第一用。
《孙尚药方》:治黄疸。柴胡一两去苗,甘草一分,右都细锉,作一剂,以水一碗,白茅根一握,同煎至七分,绞去滓,任意时时服,一日尽。
《衍义》曰:柴胡,《本经》并无一字治劳,方中鲜有不用者。呜呼!凡此误世甚多尝原病劳,有一种真脏虚损,复受邪热,邪因虚而致劳,故曰劳者牢也。当须斟的#1用之。如《经验方》中,治劳热青蒿煎丸,用柴胡正合宜耳,服之无不效,热去即须急已。若或无热,得此愈甚,虽至死,人亦不怨,目击甚多。
麦门冬
陆州 随州
为君。味甘,平、微寒,无毒。主心腹结气,肠中伤饱,胃络脉绝,羸瘦短气,身重目黄,心下支满,虚劳客热,口乾燥渴,止呕吐,愈痿蹶,强阴益精,消谷调中,保神,定肺气,安五脏,令人肥健,美颜色,有子。久服轻身,不老不饥。秦名羊韭,齐名爱韭,楚名马韭,越名羊蓍,一名禹葭,一名禹余粮。叶如韭,冬夏长生。生函谷川谷及堤坂肥土石间久废处。二月、三月、八月、十月采,阴乾。地黄、车前为之使,恶款冬、苦瓠,畏苦参、青蘘。
《图经》曰:崔元亮《海上方》治消渴丸云:偶於野人处得,神验不可言。
《药性论》云:麦门冬,使。恶苦芙,畏木耳。能治热毒,止烦渴,主大水,面、目、支节浮肿,下水,治肺痿吐脓,主泄精,疗心腹结气,身黑目黄,心下苦支满,虚劳客热。
《日华子》云:治五劳七伤,安魂定魄,止渴,肥人,时疾热狂,头痛,止嗽。
陶隐居云:函谷即秦关。而麦门冬异於羊韭之名矣。处处有,以四月采,冬月作实如青珠,根似穬麦,故谓麦门冬,以肥大者为好。用之汤泽抽去心,不尔,令人烦。
陈藏器云:《本经》方家自有分别。出江宁小润,出新安大白,其大者苗如鹿葱。小者如韭叶。大 小有三四种,功用相似,其子圆碧。久服轻身明目。和车前子、乾地黄为丸,食后服之,去温瘴,变白,明目,夜中见光。
《衍义》曰:麦门冬,根上子也。治心肺虚热,并虚劳客热,亦可取苗作熟水饮。
独活
凤翔府 宁化军羌活 文州
味苦、甘,平、微温,无毒。主风寒所击,金疮止痛,贲豚,痫痓,女子疝瘕。疗诸贼风,百节痛风无久新者。久服轻身耐老。一名羌活,一名羌青,一名护羌使者,一名胡王使者,一名独摇草。此草得风不摇,无风自摇动。生雍州川谷,或陇西南安。二月、八月采根,暴乾。豚实为之使。
《图经》曰:独活、羌活,出雍州川谷,或陇西南安,今用蜀汉出者佳。春生苗,叶如青麻。六月开花作丛,或黄或紫。结实时叶黄者是夹石上生,叶青者是土脉中生。《本经》云:二物同一类,今人以紫色而节密者为羌活,黄色而作块者为独活。
《药性论》云:羌活,君,味苦、辛,无毒。能治贼风,失音不语,多痒,血癞,手足不遂,口面喎邪,遍身疗痹。
陶隐居云:羌活形细而多节软润,气息极猛烈。出益州北部、西川为独活,色微白,形虚大,为用亦相似而小不如。其一茎直上,不为风摇,故名独活。至易蛀,宜密器藏之。
《唐本》注云:疗风宜用独活,兼水宜用羌活。
《日华子》云:羌活,治一切风并气,筋骨拳孪,四肢羸劣,头旋,明目,赤目疼及伏梁水气,五劳七伤,虚损冷#2气,骨节酸疼,是羌活母类也。
《千金方》:通利五脏。独活即治中风通身冷#3口噤不知人。独活四两,好酒一升,煎取半升,分温再服。
《必效方》:治产后腹中绞刺疼哺。羌活二两,酒一升,煎取一升去滓,为二服。
《小品方》:治产后风虚,独活汤主之。又白癣皮汤主之,亦可与独活合白癣皮各三两,水三升,煮取一升半,分三服。又方:治产后中风语涩,四肢拘急。羌活三两,为末。每服五钱,水、酒各半盏煎,去滓温服。
文潞公云:治牙齿风上攻肿痛。独活、地黄各三两,末。每服三钱,水一盏煎,温服。
升麻
滁州 汉州
味甘、苦,平、微寒,无毒。主解百毒,杀百精老物殃鬼,辟温疫,瘴气,邪气,蛊毒。入口皆吐出,中恶腹哨,时气毒疠,头痛寒热,风肿诸毒,喉痛疮。久服不夭,轻身长年。一名周麻。生益州山谷。二月、八月采根,日乾。
《图经》曰:今蜀汉、陕西、淮南州郡皆有之,以蜀川者为胜。春生苗,高三尺以来。叶似麻叶,并青色。四月、五月着花似粟穗,白色。六月以后结实,黑色。根紫如蒿根,多须。今医家以治咽喉肿痛,口舌生疮,解伤寒头痛,凡肿毒之属,细锉一两,水一升,煎炼取浓汁服之,入口即止,止#4毒气,蜀人多用之。
《药性论》云:蜀升麻,主治小儿风,惊痫,时气,热疾,能治口齿风□肿疼,牙根浮烂恶臭,热毒脓血,除心肺风毒热,壅闭不通,口疮,烦闷。疗痈肿,碗豆疮,水煎绵沾拭疮上。主百邪鬼魅。
陶隐居云:旧出宁州者第一,形细而黑,极坚实,顷无复有。今惟出益州,好者细削,皮青绿色,谓之鸡骨升麻。北部间亦有,形又虚大,黄色。建平间亦有,形状#5味薄,不堪用。
雷公云:采得了,刀刮上面粗皮,熏了,用黄精自然汁浸一宿,出,暴乾,细锉,蒸了,暴乾用之。
《日华子》云:安魂定魄并鬼附啼泣,游风肿毒,口气疳□。又名落新妇。
《圣惠方》:治小儿斑疮及豆疮,心躁眠卧不安,用川升麻一味,不计多少,细锉,水一盏煎,去滓取汁,以绵沾汁洗拭疮瘢上。
《千金翼方》:治产后恶血不尽,或经月半岁。升麻三两,清酒五升,煮取二升半,分温再服。
《梅师方》:治时行病发疮。升麻五两,以水和蜜,二味同煎三沸,半服、半傅疮。
《姚和众方》:小儿尿血。蜀升麻五分,水五合,煎取一合,去滓,一岁儿,一日服尽。
《肘后方》:喉痹。升麻锉含之,喉塞亦然。
车前子
滁州
味甘、咸,寒,无毒。主气癃,止痛,利水道小便,除湿痹,男子伤中,女子淋沥,不欲食,养肺,强阴益精,令人有子,明目,疗赤痛。久服轻身耐老。叶及根,味甘,寒。主金疮,止血,衄鼻,瘀血,血瘕,下血,小便赤,止烦下气,除小虫。一名当道,一名芣苢,一名虾蟆衣,一名牛遗,一名胜舄。生真定平泽丘陵阪道中。五月五日采,阴乾。
《图经》曰:今江湖、淮甸、近京、北地处处有之。春初生苗,叶布地如匙面,累年者长及尺余如鼠尾。花甚细,青色微赤。结实如葶苈,赤累#6色。驻景丸用车前、菟丝二物,蜜丸,食下服方#7,今以为奇方。
《药性论》云:车前子,君,味甘,平。能去风毒,肝中风热,毒风冲眼,目赤痛,障翳,脑痛泪出,压丹石毒,去心胸烦热。叶主泄精病,治尿血,能补五脏,明目,利小便,通五淋。
《日华子》云:常山为使,通小便淋涩,壮阳,治脱精,心烦下气。
禹锡云:谨按《尔雅》云:芣苢,马舄。马舄,车前。注:今车前草,大叶长穗,好生道边,江东呼为虾蟆衣。疏引陆机疏云:马舄,一名车前,一名当道,喜在牛迹中生,故曰车前、当道也。幽州人谓之牛#8舌草,可鬻作茹,大滑。其子治妇人产难。
《外台秘要》:治尿血。车前草捣绞取汁五合,空心服之。
《圣惠方》:治久患内障眼。车前子、乾地黄、麦门冬等分,为末,蜜丸如梧桐子大服,屡试有效。
《百一方》:小便不通。车前子草一斤,水三升,煎取一升半,分三服。又方:治石淋。车前子二升,以绢囊盛,水八升,煮取三升。不食尽服之,须臾石下。
《梅师方》:治妊娠患淋,水道热不通。车前子五两,葵根切一升,同以水五升,煎取升半,作二服。
《子母秘录》:治横生不得出,车前子末,酒服二钱匕。
《治泻方》:欧阳文忠公尝得暴下,国医不能愈。夫人云:市人有此药,三文一贴甚效。夫人买之,以国医药杂进之,一服而愈。后召卖药者问其方,但用车前子一味为末,米饮下二钱匕。云利水道。
《衍义》曰:车前,陶隐居云:其叶捣取汁服,疗泄精。大误矣。此药甘滑,利小便,走泄精气。《经》云主小便赤,下气。有人作菜食,小便不禁,几为所误。
木香
海州 广州
木香味辛,温,无毒。主邪气,辟毒疫温鬼,强志,主淋露,疗气劣,肌中偏寒,主气不足,消毒,杀鬼精物,温疟蛊毒,行药之精。久服不梦寤魇寐,轻身致神仙。一名蜜香。生永昌山谷。
《图经》曰:惟广州舶上有来者,他无所出。陶隐居云:江淮间亦有此种,名上青木香,不堪入药甩。《修养书》云:正月一日取五木煮汤以浴,令人至老须发黑。
《药性论》云:木香,君,治女人血气刺心,心痛不可忍,末,酒服之,治九种心痛,积年冷气,痃癖症块胀痛,逐诸拥气上冲,烦闷,治霍乱吐泻,心腹□刺。
《唐本》注云:此有二种,当以昆仑来者为佳,出西胡来者不善。叶似羊蹄而长大,花如菊花、其实黄黑,所在亦有之。今按《别本》注云:叶似署蓣而根大,花紫色,功多,为药之要用。陶云不入药,非。
《日华子》云:治心腹一切气,止泻,霍乱,痢疾,安胎,健脾消食,疗羸瘦,膀胱冷痛,呕逆反胃。
萧炳云:昆仑船上来,形如枯骨者良。
禹锡云:谨按《蜀本》云:今苑中种之,花黄,苗高三四尺,叶长八九寸,皱软而有毛。
《隋书》云:樊子盖为武威太守,车驾西巡,将入吐谷浑,子盖以彼多瘴气,献青木香以御雾露。
《海药》云:谨按《山海经》云:生东海昆仑山。
《外台秘要》:疗腋臭方。醶醋浸青木香,置腋下夹之,即愈。
《伤寒类要》:天行热病,若发赤黑斑如瘑。青木香二两,水二升,煮取一升,顿服之效。
《衍义》曰:木香,专泄决胸腹间滞塞冷气,他则次之。得橘皮、肉豆蔻、生姜相佐使绝佳,效尤速。又一种,尝自岷外出塞,得生青木香,特#9归西洛。叶如牛劳,但狭长,茎高三四他尺,花黄,一如金钱,其根则青木香也。生嚼之,极辛香,尤行气。
薏苡人
味甘,微寒,无毒。主筋急拘挛,不可屈伸,风湿痹,下气,除筋骨邪气不仁,利肠胃,消水肿,令人能食。久服轻身益气。其根,下三#10虫。一名解蠡,一名屋菼,一名起实,一名赣。生真定平泽及田野。八月采实,采根无时。
《图经》曰:薏苡人,生真定平泽及田野,今所在有之。春生苗,茎高三四尺。叶如黍。开红白花作穗子。五月、六月结实,青白色,形如珠子而稍长,故名薏珠子。小儿多以线#11穿如贯珠为戏。古方大抵心肺药多用之。葛洪治卒心腹烦满,又胸胁痛者,锉根浓煮汁,服三升乃定。今人多取叶为饮,香。张仲景治风湿身烦疼,日哺剧者,与麻黄杏人薏苡人汤:麻黄三两,杏人三十枚,甘草、薏苡人各一两,四物以水四升,煮取二升,分温再服。
陶隐居云:真定县属常山郡,近道在处有,多生人家。交址者子最大,彼土呼为干珠。马援大取将还,人谗以为真珠也。实重累者为良。用之取中人。今小儿病蛔虫,取根煮汁作糜食之,甚香,而去蛔虫大验。
陈藏器余云:主消渴,煞蛔虫。根煮服,堕胎。
雷公曰:凡使,物#12用□米,颗大无味。其□米,时人呼为粳□是也。若薏苡人,颗小色青,味甘,咬着粘人齿。大#13用一两,以糯米二两同熬,令糯米熟,去糯米取使,若更以盐汤煮,别是一般修制亦得。
禹锡云:谨按《药性论》云:能治热风,筋脉孪急,能令人食。主肺痿肺气,吐脓血,咳嗽涕唾,上气。
孟诜云:性平,去乾湿脚气,大验。
《食医心镜》云:治筋脉拘孪,久风湿痹,下气,除骨中邪气,利肠胃,消水肿,久服轻身,益气力。薏苡人一升,捣为散。每服以水二升煮两匙末作粥,空腹食之。
《梅师方》:肺疾唾脓血,取薏苡人十两杵碎,以水三升,煎取一升,入酒少许服之。
《衍义》曰:意苡人,此李商隐《太仓铭》中所谓薏苡似珠,不可不虞者也。取人用。《本经》云:微寒,主筋急拘挛。拘孪有两等,《素问》注中,大筋受热,则缩而短,缩短故挛急不伸。此是因热而拘孪也,故可用薏苡人。若《素问》言因寒即筋急者,不可更用此也。
泽泻
齐州
味甘、咸,寒,无毒。主风寒湿痹,乳难,消水,养五脏,益气力,肥健,补虚损五劳,除五脏痞满,起阴气,止泄精、消渴、淋沥,逐膀胱三焦停水。久服耳目聪明,不饥,延年,轻身,面生光,能行水上。扁鹊云:多服病人眼。一名水泻,一名及泻,一名芒芋,一名鹄泻。生汝南池泽。五月、六月、八月采根,阴乾。畏海蛤、文蛤。叶,味咸,无毒。主大风,乳汁不出,产难,强阴气。久服轻身。五月采。实,味甘,无毒。主风痹、消渴,益肾气,强阴,补不足,除邪湿。久服面生光,令人无子。九月采。
《图经》云:泽泻,生汝南池泽,今山东、河、陕、江、淮亦有之,以汉中者为佳。春生苗,多有浅水中,叶似牛舌草,独茎而长。秋开白花,作丛似谷精草。五月、六月、八月采根,阴乾。《素问》身热解堕,汗出如浴,恶风少气,名日酒风。治之以泽泻、朮各十分,麋衔五分,合以二指撮,为后饭。后饭者,饭后药先,谓之后饭。张仲景治杂病,心下有支饮,苦冒,泽泻汤主之。泽泻五两,朮二两,水二升,煎取半升,分温再服。治伤寒有大、小泽泻汤,五苓散口辈,皆用泽泻,行利停水为最。
《药性论》云:泽泻,君,味苦。能主肾虚精自出,治五淋,利膀胱热,宣通水道。
陶隐居云:汝南郡属豫州。近道亦有,不堪用,惟用汉中、南郑、青弋,形大而长,尾间必有两歧为好。此物易朽蠹,常须密藏之。叶狭长,丛生诸浅水中。《仙经》服食断谷皆用之。身轻,能步行水上。
《日华子》云:治五劳七伤,主头旋,耳虚呜,筋骨孪缩,通小肠,止遗还,尿血,催生,难产,补女人血海,令人有子。叶,壮水脏,下乳,通血脉。
《经验方》:常服泽泻,皂荚水煮烂,焙乾为末,炼蜜为丸如桐子大。空心以温酒下十五丸至二十丸,甚妙。治肾脏风,生疮尤良。
《衍义》曰:泽泻,其功尤长於行水。张仲景八味丸用之者,亦不过引接桂、附等归就肾经,别无他意。凡服泽泻散人,未有不小便多者,小便既多,肾气焉得复实?今人止泄精,多不敢用。
薯蓣
滁州 明州
味甘,温,平,无毒。主伤中,补虚羸,除寒热邪气,补中,益气力,长肌肉,主头面游风,风头眼眩,下气,止腰痛,补虚劳羸瘦,充五脏,除烦热,强阴。久服耳目聪明,轻身,不饥,延年。一名山芋,秦、楚名玉延,郑、越名土诸。生嵩高山谷。二月、八月采根,暴乾。紫芝为之使,恶甘遂。
《图经》曰:北都、四明者为佳。春生苗,蔓延篱援。茎紫色叶青,有三尖角似牵牛更厚而光泽。郭璞注云:根似芋可食。今江南人单呼诸,语或有轻重耳。据此注,则薯蓣与诸乃一种。南北之产或有不同,故其形类差别。然字音殊、储不同,盖相传之讹也。一名山芋。
《药性论》云:薯蓣,臣。能补五劳七伤,去冷风,止腰疼,镇心神,安魂魄,开达心孔,多记事,补心气不足,患人体虚羸,加而用。
陶隐居云:今近道在处有,东山、南江皆多掘取食之以充粮。南康间最大而美,服食亦用。
禹锡云:谨按吴氏云:薯蓣,一名诸薯,齐、越名山芋,一名修脆,一名儿草。神农:甘,小温。桐君、雷公:甘,无毒。或生临朐锺山,始生赤茎细蔓,五月华白,七月实青黄,八月熟落,根中白,皮黄,类芋也。
《食医心镜》云:主下焦虚冷,小便数,瘦损无力。生芋药半斤,刮去皮,以刀切碎,研令细烂,於铛中着酒,酒沸下薯蓣,不得搅,待熟着盐、葱白,更添酒,空腹饮三二盏,妙。
《圣惠方》:补虚损,益颜色。用薯蓣於砂盆中细研,然后下於铫中,先以酥一大匙熬令香,次旋添酒一盏煎,搅令匀,空心饮之。
茺蔚子
味辛,甘,微温、微寒,无毒。主明目益精,除水气,疗血逆大热,头痛心烦。久服轻身。茎,主瘾疹痒,可作浴汤。一名益母,一名益明,一名大札,一名贞蔚。生海滨池泽。五月采。
《图经》曰:皆云蓷,益母也。故曾子见之感恩。刘歆亦谓:蓷,臭秽。臭秽即茺蔚也。《广济方》疗小儿疳痢困垂死者,取益母草煮食之,取足,差止,甚佳。又主难产,捣取汁七大合煎半,顿服,立下。无新者,以乾者一大握,水七合煎服。
陶隐居云:今处处有。叶如荏,方茎,子形细长、三棱。方用亦稀。
《唐本》注云:捣茺蔚茎傅丁肿,服汁使丁肿毒内消。又下子死腹中,主产后血胀闷#14,诸杂毒肿、丹油等肿。取汁如豆滴耳中,主聤耳。中虺蛇毒,傅之良。
陈藏器云:此草,田野间人呼为郁臭草。又按《别本》注云:其子状如析蓂子而稍粗大,微有寒蒸#15,作煎及捣绞取汁服之,下死胎也。
《日华子》云:治产后血胀,苗、叶同功。乃益母草子也。作节,节生花如鸡冠,子黑色,九月采。
《圣惠方》:治妇人勒乳痛成痈。益母为末,水调涂乳上一宿,自差。生捣烂用之亦得。又方:治产后血不下。益母捣绞汁,每服一小盏,入酒一合,温搅匀服。
《肘后方》:治妇人一切血病,产妇一切伤损。益母草不限多少,竹刀切,洗净,银器内炼成膏,瓷器内封之,并以酒服之。
《孙真人方》:治马咬方,益母草细切,和醋炒,封之。
《集验方》:治妇人带下赤白色。益母草花开时,采捣为末。每服二钱,食前温汤调下。
《丹房镜源》云:烧益母灰,用面汤溲,烧之偏#16,治面上风刺,亦制硫黄。
《衍义》曰:茺蔚子,叶至初春,亦可煮作菜食,凌冬不凋悴。唐武后曾#17烧此灰,入紧面药。
女萎亦名萎蕤
滁州 舒州
味甘,平,无毒。主中风暴热,不能动摇,跌筋结肉,诸不足,心腹结气,虚热湿毒,腰痛,茎中寒及目痛眦烂泪出。久服去面黑~,好颜色,润泽,轻身不老。一名荧,一名地节,一名玉竹,一名马熏。生太山山谷及丘陵。立春后采,阴乾。畏卤咸。
《图经》曰:郭璞注云:药草也。亦无女萎之别名,疑别是一物,且《本经》中品,又别有女萎条。苏恭云:即此女萎,今《本经》朱书是女萎能效,黑字是萎蕤之功,观古方书所用则似差别。
《药性论》云:萎蕤,君。主时疾寒热,内补不足,去虚劳客热,头痛不安,加而用之良。
陶隐居云:按《本经》有女萎,无萎蕤,《别录》无女萎,有萎蕤,而为用正同,惟名异尔。如此,女萎即应是萎蕤也。今处处有,其根似黄精而小异,服食家亦用之。
《日华子》云:除烦闷,止渴,润心肺,补五劳七伤虚损,腰脚疼痛,天行热狂,服食无忌。
雷公云:凡使,勿用钩吻并黄精,其二物相似。萎蕤只是不同,有误疾人,萎蕤节上有毛,茎斑,叶尖处有小黄点,采得先用竹刀刮上节皮了,洗净,却以蜜水浸一宿,蒸了焙乾用。
萧炳云:萎蕤,补中益气,出均州。
《杨氏产乳方》:疗久痢脱肛不止。取女萎切一升,烧熏之。
防葵
襄州
味辛,甘、苦,寒,无毒。主疝瘕,肠泄,膀胱热结,溺不下,咳逆,温疟,癫痫,惊邪狂走,疗五脏虚气,小腹支满,胪胀,口乾,除肾邪,强志。久服坚骨髓,益气轻身。中火者不可服,令人恍惚见鬼。一名梨盖,一名房慈,一名爵离,一名农果,一名利茹,一名方盖。生临淄川谷及嵩高、太山、少室。三月三日采根,暴乾。
《图经》曰:陶隐居云:与狼毒同根,但置水不沉耳。今乃用枯朽狼毒当之,极为谬矣。三月三日采,六月开花即结实,采根为药。
《唐本》注云:此药上品,无毒,久服主邪气惊狂之病。其根叶似葵花子根,香味似防风,故名防葵。采依时者,亦能沉水,今乃用枯朽狼毒当之,极为谬矣。
陈藏器云:按此二物,一是上品,而陶云防葵与狼毒根同,但置水中不沉尔。然此二物,善恶不同,形质又别,陶既为此说,后人因而用之。防葵将以破坚积为下品之物,与狼毒同功,今古因循,遂无甄别,此殊误也。
雷公云:凡使,勿误用狼毒,缘真似防葵,而验之有异,效又不同,切须审之,恐误疾人。
禹锡云:谨按《药性论》云:防葵,君,有小毒。能治疝气,痃癖气块,膀胱宿水,血气瘤大如碗,悉能消散。治鬼疟,主百邪鬼魅精怪,通气。
《肘后方》:治癫狂疾。防葵末,温酒服一刀圭,至二三服,身润又小不仁为候。
图经衍义本草卷之八竟
#1的:晦明轩本作“酌”。
#2冷:原作“令”,据晦明轩本改。
#3冷:原作“令”,据晦明轩本改。
#4止:晦明轩本作“吐出”。
#5状:晦明轩本作“大”。
#6累:晦明轩本作“黑”。
#7方:晦明轩本作“古”,属下读。
#8牛:原作“一”,据晦明轩本改。
#9特:晦明轩本作“持”。
#10三:原作“二”,据晦明轩本改。
#11钱:原作“绵”,据晦明轩本改。
#12物:晦明轩本作“勿”。
#13大:晦明轩本作“夫”。
#14闷:原作“门”,据晦明轩本改。
#15寒蒸:晦明轩本作“陈气”。
#16偏:晦明轩本作“遍”。
#17曾:晦明轩本作“九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