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经衍义本草
图经衍义本草卷之二十
宋通直郎辨验药材寇宗奭编撰
宋太医助教辨验药材许洪校正
木部上品
桂
味甘、辛,大热,有小毒。主温中,利肝肺气,心腹寒热,冷疾,霍乱转筋,头痛腰痛,出汗,止烦止唾,咳嗽鼻齆,能堕胎,坚骨节,通血脉,理疏不足,宣导百药,无所畏。久服神仙不老。生桂阳。二月、八月、十月采皮,阴乾。得人参、麦门冬、甘草、大黄、黄芩,调中益气。得柴胡、紫石英、乾地黄,疗吐逆。
《图经》曰:菌桂,生交趾山谷;牡桂,生南海山谷;桂,生桂阳。旧经载此三种之异,性味、功用亦别,而《尔雅》但言梫木桂一种。郭璞云:南人呼桂,厚皮者为木桂。苏恭以谓牡桂即木桂,及单名桂者是也。今岭表所出,则有筒桂、肉桂、桂心、官桂、板桂之名,而医家用之罕有分别者。
《药性论》云:桂心,右#1亦名紫桂。杀草木毒,忌生葱。味苦、辛,无毒。主治九种心痛,杀三虫,主破血,通利月闭,治软脚,痹不仁,胞衣不下,除咳逆、结气、拥痹,止腹内冷气,痛不可忍,主下痢,治鼻息肉。
陶隐居云:按《本经》惟有菌、牡二桂,而桂用体,大同小异。今俗用便有三种。以半卷多脂者,单名桂,入药最多,所用悉与前说相应。《仙经》并有三桂,常服食,以葱涕合和云母,蒸化为水者,正此种尔。今广州者好,湘州、始兴、桂阳县即是小桂,亦有而不如广州者,交州、桂州者,形段小,多脂肉,亦好。
陈藏器云:菌桂、牡桂、桂心,已上三色并同是一物。按桂林、桂岭,因桂为名,今之所生,不离此郡。从岭以南际海,尽有桂树,惟柳、象州最多。味既辛烈,皮又厚坚,土#2人所采,厚者必嫩,薄者必老。以老薄者为一色,以厚嫩者为一色。嫩既辛香,兼又筒卷。老必味淡,自然板薄。板薄者,即牡桂也,以老大而名焉。筒卷者,即菌桂也,以嫩而易卷。
《日华子》云:桂心,治一切风气,补五劳七伤,通心#3窍,利关节,益精明目,暖腰膝,破痃癖症瘕,消瘀血,治风痹骨节挛缩,续筋骨,生肌肉。
雷公云:凡使,勿薄者,要紫色厚者,去上粗皮,取心中味辛者使。每斤大厚紫桂,只取得五两,取有味厚处,生用。如未用,即用重密熟绢#4并纸裹,勿令犯风。其州土只有桂草,无桂心。用桂草煮丹阳木皮,遂成桂心。凡使,即单捣用之。
《圣惠方》:治风头痛,每欲天阴雨风先发者。用桂心一#5两为末,以酒调如膏,用傅顶上并额角。又方:治九种心痛妨闷。用桂心等分为末,以酒一大盏,煎至半盏,去滓,稍热服,立效。又方:治寒疝,心痛,四肢逆冷,全不欲食。用桂心一两去皮,捣罗为散。不计时候,热酒调下一钱匕。又方:治产后恶血冲心痛,气闷欲绝。用桂心二两,捣罗为散,狗胆汁和丸如樱桃大。不计时候,热酒磨下二丸。
《外台秘要》:疗小儿睡中遗尿不自觉。桂末、雄鸡肝等分,捣丸如小豆大。温水下,日三。
《千金方》:治中风,面目相引偏僻,牙拘#6急,舌不可转。桂心以酒煮取汁,故布蘸揜病上,正即止,左喎□右,右喎□左,常用大效。又方:治卒中恶心痛。桂心八分,□咀,以水四升,煮取一升,分二服。
《肘后方》:治心腹俱胀痛,短气欲死,或已绝。桂二两,切,以水一升二合,煮取八#7合,去滓,顿服。又方:治中风,四肢逆冷,吐清水,宛转啼呼者。取二两□咀,以水三升,煮取二升,去滓适寒温尽服。
《梅师方》:蜀椒闭口者有#8毒,误食之,便气欲绝,或下白沫,身体冷急。煎桂汁服之,多饮冷水一二升,忽食饮吐浆,煎浓豉汁顿服之。又方:治产后血泄不禁止,余血弥痛兼块。桂心、乾姜等分,为末,空心酒调服方寸匕。
《抱朴子》云:桂可以合葱涕蒸作水,亦可以竹沥合饵之,亦可以龟脑和而服之,七年,能步行水上,长生不死。又云:赵他子服桂二十年,足下毛生,日行五百里,力举千斤。
牡桂
味辛,温,无毒。主上气咳逆,结气,喉痹,吐吸,心痛,胁风胁痛:温筋通脉,止烦出汗,利关节,补中益气。久服通神,轻身不老。生南海山谷。
菌桂
味辛,温,无毒。主百病,养精神,和颜色,为诸药先聘通使。久服轻身不老,面生光华,媚好常如童子。生交趾、桂林山谷岩崖间,无骨,正圆如竹。立秋采。
《图经》曰:文具桂条。
《列仙传》曰:范蠡好食桂,饮水讨药,人世世见之。又曰:桂父,象林人,常服桂皮、叶,以龟脑和服之。韩终《采药诗》曰:暗河之桂,实大如粟;得而食之,后天而老。
《别说》云:今交、广商人所贩,及医家见用,唯陈藏器一说最近。然筒厚实,气味重者,宜入治脏及下焦药;轻薄者,宜入治头目发散药。故《本经》以菌桂养精神,以牡桂利关节,仲景《伤寒论》发汗用桂枝,桂枝者枝条,非身干也。取其轻薄而能发散。又有一种柳桂,乃桂之嫩小枝条也。尤宜入上焦药。
《衍义》曰:桂,大热。《素问》云:辛甘发散为阳。故汉张仲景桂枝汤,治伤寒表虚,皆须此药,是专用辛甘之意也。本草第一又云:疗寒以热药。故知三种之桂,不取菌桂、牡桂者,盖此二种,性止温而已,不可以治风寒之病。独有一字桂,《本经》言甘、辛,大热,此正合《素问》辛甘发散为阳之说,尤知菌、牡二桂不及也。然《本经》止言桂,仲景又言桂枝者,盖亦取其枝上皮,其木身粗厚处,亦不中用。今又谓之官桂,不知缘何而立名?虑后世为别物,故书之。又有桂心,此则诸桂之心,不若一字桂也。
松脂
味苦、甘,温,无毒。主疽,恶疮,头疡,白秃,疥瘙风气,安五脏,除热,胃中伏热,咽乾,消渴,及风痹死肌。炼之令白。其赤者主恶痹。久服轻身,不老延年,一名松膏,一名松肪。生太山山谷。六月采。
松实:味苦,温,无毒。主风痹寒气,虚羸少气,补不足。九月采,阴乾。
松叶:味苦,温。主风湿疮,生毛发,安五脏,守中,不饥延年。禹锡等按:《日华子》:松叶,无毒。
松节:温。主百节久风,风虚,脚痹疼痛。
松根白皮:主辟谷不饥。
《图经》曰:松脂,生太山山谷,今处处有之。其用以通明如熏陆香颗者为胜。道人服饵,或合茯苓、松柏实、菊花作丸,皆先炼治。其法用大釜加水置甑,用白茅藉甑底,又加黄砂於茅上,厚寸许可矣。然后布松脂於上,炊以桑薪,汤若减即添热水,常令满。候松脂尽入釜中,乃出之,投於冷水,既凝又蒸,如此三过,其白如玉,然后入药,亦可单服。其实及根白皮,古亦有服食法,但今松实多作果品,余不闻堪入药。其花上黄粉名松黄,山人及时拂取,作汤点之甚佳,但不堪停久。
陶隐居云:采炼松脂法,并在服食方中,以桑灰汁或酒煮软,挼内寒水中数十过,白滑则可用。其有自流出者,乃胜於凿树及煮用膏也。其实不可多得,推#10叶止是断谷所宜,细切如粟,以水及面饮服之。亦有阴乾捣为屑,丸服者。人患恶病,服此无不差。比来苦脚弱人,酿松节酒亦皆愈。松、柏皆有脂润,又凌冬不凋,理为佳物,但人多轻忽近易之尔。
禹锡云:按《药性论》:松脂,使,味甘,平。杀虫用之。主耳聋,牙有蚛孔,少许咬#11之不落,虫自死,能贴诸疮脓血,煎膏生肌止痛,掏风。
萧炳云:又有五叶者,一丛五叶如钗,名五粒松,道家服食绝粒,子如巴豆,新罗往往进之。
《日华子》云:松脂,润心肺,下气,除邪,煎膏治瘘烂,排脓。又云:松叶,暖,无毒。炙罯冻疮,风湿疮佳。又云:松节,无毒。治脚软,骨节风。又云:松根白皮,味苦,温,无毒。补五劳,益气。
《圣惠方》:绝谷升仙不食法:取松实捣为膏,酒调下三钱,日三。则不饥渴饮水,勿食他物,百日身轻,日行五百里。又方:服松叶,令人不老,身生绿毛,轻身益气,久服不已。绝谷不饥渴,松叶不以多少,细切更研,每日食前以酒调下二钱,亦可粥汁服之。初服稍难,久自便矣。
《外台秘要》:《集验》疗齲齿。取松脂如锥,注齲孔内,须臾齲虫缘松脂出。《梅师方》同。又方:治恶风疾。松脂炼,投冷水中,二十遍,蜜丸。服三两,饥即服之,日三,鼻柱断离者,二百日瘥。断盐及房室。又方:疗历节诸风,百节酸痛不可忍。松脂三十斤,炼五十遍。不能五十遍,亦可二十遍。用以炼酥三升温和松脂三升熟,搅令极稠。旦空腹以酒服方寸匕,日三。数食面粥为佳,慎血腥、生冷、鲊物、果子,百瘥。又方:松节酒,主历节风,四肢疼痛。松脂二十斤,酒五斗,渍三七日,服一合,日五六服。
《千金方》:治脚气十二风痹,不能行,服更生散数剂及众疗不得力,服此一剂,便能行远,不过两剂。松叶酒:松叶六十斤,细锉□咀,以水四石,煮取四斗九升,以酿五斗米如常法,别煮松叶汁以渍米并饙饭泥酿,封头七日,发,澄。饮之取醉,得此酒力者甚众。
《梅师方》:治耳久聋。松脂三两,炼巴豆一两,和,熟捣可丸,通过以薄绵裹,内耳孔中,日一度易。
孙尚药:治脚转筋,疼痛挛急者。松节二两,细锉如米粒,乳香一钱,右件药用银、石器内慢火炒令焦,只留一分性,出火毒研细。每服一钱至二钱,热木瓜酒调下。应是筋病,皆治之。
《鬼遗方》:治疥癣。松胶香研细,入少轻粉,凡疥癣上先用油涂了,错末一日便乾,顽者三两度。
《伤寒类要》:治天行病,辟瘟方:切松叶如末,酒服方寸匕,日三,辟五年瘟。
《抱朴子》云:赵瞿病癞历年,医不瘥,家乃赍粮弃送於山穴。经月有仙人经穴见之,取囊中药赐之。教其服百余日,疮愈,颜色悦,肌肤润。仙人再过视之,瞿乞其方。仙人曰:此是松脂,汝可炼服之,长服身转轻,力百倍,登危陆险,终日不困。年百岁,齿不堕,发不白。夜卧常见有光,大如镜。
《野人闲话》云:伏虎尊师篇炼松脂法:十斤松脂,五度以水煮度#12,令苦味尽,取得后,每一斤炼了松脂,入四两茯苓末。每晨水下一刀圭,即终年不食,而复延龄,身轻清爽。
槐实
味苦、酸、咸,寒,无毒。主五内邪气热,止涎唾,补五#13伤,五痔,火疮,妇人乳瘕,子脏急痛。以七月七日取之,捣取汁,铜器盛之,日煎令可作丸,大如鼠屎,内窍中,三易乃愈。又堕胎。久服明目,益气,头不白,延年。枝,主洗疮,及阴囊下湿痒。皮,主烂疮。根,主喉痹,寒热。生河南平泽。可作神烛。景天为使。
《图经》曰:槐实,生河南平泽,今处处有之。其木有极高大者。谨按:《尔雅》槐有数种,叶大而黑者名櫰,槐昼合夜开者名守宫槐,叶细而青绿者,但谓之槐,其功用不言有别。四月、五月开花,六月、七月结实,七月七日采嫩实,捣取汁作煎,十月采老实入药。皮、根采无时。今医家用槐者最多。春采嫩枝,煅为黑灰以揩齿去蚛。烧青枝取沥以涂癣。取花之陈久者,筛末饮服以洽下血。折取嫩房角作汤以当茗中主头风,明目,补脑。煮白皮汁以治口齿及下血,水令#14黑子以变白发。木上耳,取末服方寸匕,治大便血及五痔,脱肛等。皆常用有以#15效者。
《药性论》云:槐子,臣#16,主治大#17热,难产。皮煮汁,淋阴囊坠肿气痛。又云:槐白皮,味苦,无毒。能主治口齿风热#18□血。以煎浆水煮含之。煎淋浴男子阴疝卵肿。
陶隐居云:槐子,以相连多者为好,十月前#19采之。新盆盛,合泥百日,皮烂为水,核如大豆。服之令脑满,发不白而长生。今处处有之。云七月取其子,未坚固,捣绞取汁。
《日华子》云:槐子,治丈夫、妇人阴疮湿痒,催生。吞七枚。又云:槐皮,平,治中风皮肤不仁,喉痹,浸洗五痔并一切恶疮,妇人产门痒痛及汤火疮。煎膏,止痛长肉,消痈肿。
雷公云:凡采得后,去单子并五子者,只取二子、三子。以用铜锤捶破,乌牛乳侵一宿,蒸过用。
《千金方》:疗胎赤眼。取槐木枝如马鞭大,长二尺,作二段,齐头麻油一匙置铜钵中,旦使童子一人以其木研之,全瞑止,令仰卧,以涂向眼眦,日三度,瘥。
《千金翼方》:疗肠痔,每大便常下血。槐树上木耳取末,饮服方寸匕,日三服。
《百一方》:治中风,身直不得屈伸反覆者。取槐皮黄白者切之,以酒或水六升,煮取二升,去滓,适寒温,稍稍服之#20。
《经验方》:治下血。槐花、荆芥穗等分为末,酒调下一钱匕。
《梅师方》:治痔有虫咬谷道痒,或下脓血多。取槐白皮浓煮汁,安盆坐汤之虚其谷道,冷更暖,良久欲大便,当虫出,不过三度即愈。如用末,绵裹内下部。
《食医心镜方》:治野鸡痔下血、肠风,明目方,嫩槐叶一斤,蒸如造炙法,取叶碾作末,如茶法煎呷之。
《广利方》:治妊娠难产令易方。水吞槐子七枚,即出。
《广济方》:疗牙齿疼痛。取槐树白皮一握切,以酢一升煮,去滓,用#21盐少许,适寒温含之,日三易。
《子母秘录》:日月未足而欲产者。槐木东枝,令孕妇手把,即易产。
《产宝方》:疗崩中不止,不问年月远近方:槐耳烧作灰为末,以酒服方寸匕。
《太清草木方》:槐者,虚星之精,以十月上巳日采子服之。去百病,长生通神。
《衍义》曰:槐实,止言实,今当分为二。实本出荚中,若捣荚作煎者,当言荚也。荚中子,大如豆,坚而紫色者,实也。今本条不析出荚与荚中子,义#22其用各别,皆疏导风热。
槐花
味苦,平,无毒。治五痔,心痛,眼赤,杀腹脏虫及热,治皮肤风并肠风泻血,赤白痢,并炒服。叶,平,无毒煎汤治小儿惊痫,壮热,疥癣及丁肿。皮、茎同用。
《图经》曰:见槐实条下。
《简要济众》:治妇人漏下血不绝。槐花鹅不以多少烧作灰,细研。食前温酒服二钱匕。
枸杞
味苦,寒。根大寒,子微寒,无毒。主五内邪气,热中消渴,周痹,风湿,下胸胁气,客热头痛,补内伤大劳嘘吸,坚筋骨,强阴,利大小肠。久服坚筋骨,轻身不老,耐寒暑。一名杞根,一名地骨,一名枸忌,一名地辅,一名羊乳,一名却暑,一名仙人杖,一名西王母杖。生常山平泽及诸丘陵阪岸。冬采根,春夏采叶,秋采茎、实,阴乾。
《图经》曰:枸杞,生常山平泽及丘陵阪岸,今处处有之。春生苗,叶如石榴叶而软薄,堪食,俗呼为甜菜。其茎□高三五尺,作丛。六月、七月生小红紫花。随便结红实,形微长如枣核。其根名地骨。春夏采叶,秋采茎、实,冬采根。谨按《尔雅》云:枸杞,檵。郭璞云:今枸杞也。《诗˙小雅˙四牡》云:集於苞杞。陆机疏云:一名苦杞,一名地骨。春生,作羹茹微苦。其茎似莓。子秋熟,正赤。茎、叶及子服之,轻身益气。
《药性论》云:枸杞,臣,子、叶同说,味甘,平。能补益精血不足,易颜色,变白,明目,安神,令人长寿。叶和羊肉作羹,益人,甚除风,明目。若渴,可煮作饮,代茶饮之。白色无刺者良。
陶隐居云:今出堂邑,而石头烽大#23楼下最多。其叶可作羹,味小苦。俗谚云:去家千里,勿食萝摩、枸杞。此言其补益精气,强盛阴道也。萝摩一名苦丸,叶厚大,作藤生,摘亦有白乳汁,人家多种之。可生啖,亦蒸煮食也。枸杞根、实,为服食家用,其说甚美,仙人之杖,远有旨乎。
禹锡云:按《尔雅疏》云:杞,一名枸檵。郭璞云:今枸杞也。《诗˙四牡》云:集於苞杞。陆机云:一名苦杞,一名地骨。春生作羹茹,微苦,其茎似莓,子秋熟,正赤,茎、叶及子,服之轻身益气尔。
《抱朴子》云:家柴一名托卢,或名天精,或名却老,又名地骨。
《日华子》云:一名地仙苗,除烦益志,补五劳七伤,壮心气,去皮肤、骨节间风,消热毒,散疮肿。
雷公云:凡使根,掘得后使东流水浸,以物刷上土了,然后待乾,破去心,用熟甘草汤浸一宿,然后焙乾用。其根若似物命形状者上,春食叶,夏食子,秋冬食根并子也。
《食疗》云:寒,无毒。叶及子并坚筋能老,除风,补益筋骨,能益人去虚劳。根主去骨热,消渴。叶和羊肉作羹尤善益人。代茶法煮汁饮之,益阳事,能去跟中风痒赤膜,捣叶汁点之良。
《千金方》:治肝虚或当风眼泪等新病方。枸杞子最#24肥者二升捣破,内绢袋置罐中,以酒一斗浸讫,密封勿泄气,三七日,每旦开服,任往勿醉#25。
《经验方》:金髓煎枸杞子,不计多少。逐日旋采摘红热者,去嫩蒂子拣令洁净,便以无灰酒於净器浸之,须是瓷,用酒浸以两月为限,用蜡纸封闭紧密,无令透气,候日数足漉出,於新竹器内盛贮,旋於沙盆中研令烂细,然后以细布滤过,候研据皆毕,去滓不用,即并前渍药酒及滤过药汁搅匀,量银锅内多少升斗作番次,慢火煎成膏,切须不住手用物搅,恐粘底不匀,候稀稠得所,然后用净瓶器盛之,勿令泄气。每早辰温酒下二大匙头,夜卧服之,百日中身轻气壮,积年不废,可以羽化。
《经验后方》:治五劳七伤,庶事衰弱。枸杞叶半斤切,粳米二合,以石器#26中相和,煮作粥,以五味末、葱白等调和食之。
孙真人《备急方》:治满口齿有血。枸杞根为末,煎汤,嗽后吃。又治上膈吐血妙。
《沈存中方》:陕西枸杞,长一二丈,其围数寸,无刺,根皮如厚朴,甘美异於诸处,生子如樱桃,全少核,暴乾如饼,极烂有味。
《外台秘要方》:疗眼暴天行肿痒痛。地骨皮三斤,水三斗,煮取三升,绞去滓,更内盐二两,煎取二升,傅目。或加乾姜二两。
《治疽方》:凡患痈疽恶疮,出脓血不止者。取地骨皮不拘多少净洗,先刮上面粗皮留之,再刮取细白穰,取粗皮同地骨一处煎汤,淋疮上令脓血尽,以细穰贴之,有效。
《衍义》曰:枸杞当用梗皮,地骨当用根皮,枸杞子当用其红实,是一物有三用。其皮寒,根大寒,子微寒,亦三等。此正是《孟子》所谓:性由杞柳之杞。后人徒劳分别,又为之枸棘,兹强生名耳。凡杞,未有无棘者,虽大至有成架,然亦有棘。但此物小则多刺,大则少刺,还如酸枣及棘,其实皆一也。今人多用其子,直为补肾药,是曾未考究经意。当更量其虚实冷热用之。
柏实
味甘,平,无毒。主惊悸,安五脏,益气,除风湿痹,疗恍惚,虚损吸吸,历节腰中重痛,益血,止汗。久服令人润泽美色,耳目聪明,不饥不老,轻身延年。生太山山谷。柏叶尤良。柏叶,味苦,微温,无毒。主吐血、衄血,痢血,崩中赤白,轻身益气,令人耐寒暑,去湿痹,止饥。四时各依方面采,阴乾。柏白皮,主火灼,烂疮,长毛发。牡蛎及桂、瓜子为之使,畏菊花、羊蹄、诸石及面曲。
《图经》曰:柏实,生太山山谷,今处处有之,而乾州者最佳。三月开花,九月结子,候成熟收采,蒸暴乾,春礧取熟人子用。其叶名侧柏。密州出者尤佳。虽与他柏相类,而其叶皆侧向而生,功效殊别。采无时。张仲景方疗吐血不止者,柏叶汤主之。青柏叶一把,乾姜三片,阿胶一挺,炙,三味以水二升,煮一升,去滓,别绞马通汁一升相和,合煎取一升,绵滤,一服尽之。
《药性论》云:柏子仁,君,恶菊花,畏羊蹄草,味甘,辛。能治腰肾中冷,膀胱冷,浓宿水,兴阳道,益寿,去头风,治百邪鬼魅,小儿惊痫。又云侧柏叶,君,与酒相宜,止尿血。味苦、辛,性行#27。治冷风,历节疼痛。
《唐本》注云:柏枝节煮酿酒,主风痹,历节风,烧取末,疗病疥及癞疮良。今出陕州、宜州为胜。
《日华子》云:柏子仁,治风,润皮肤,此是侧柏子,入药微炒用。
雷公云:凡使,先以酒浸一宿,至明漉出,晒乾,却用黄精自然汁於日中煎,手不住搅,若天久阴,即於铛中着水,用瓶器盛柏子仁,着火缓缓煮成煎为度。每煎三两柏子仁,用酒五两浸乾为度。
《圣惠方》:治时气瘴疫。用社中西南柏树东南枝,取曝乾,捣罗为末,以水调下一钱匕。日三四服。《肘后方》同。又方:治大风疾,令眉鬓#28再生。用侧柏叶九蒸九暴,捣罗为末,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。日三服,夜一服,熟水下五丸、十丸,百日即生。
《经验后方》:治霍乱转筋。先以裹脚,然后以柏树木细锉,煮汤淋之。
《孙真人枕中记》云:采松柏法:尝以三月、四月采新生松叶,可长三四寸许,并花蕊,取阴乾,细捣为末。其柏叶,取深山岩谷中,采当年新生,可长三二寸者,阴乾,细捣为末,用白蜜为丸如小豆大。常以月一十五日,日未出时,烧香东向,手持药八十一丸,以酒下。服一年,延十年命;服二年,延二十年命。欲得长肌肉,加大麻、巨胜;欲心力壮健者,加茯苓、人参。此药除百病,益元气添五脏六腑,清明耳目,强壮不衰老,延年益寿,神验。用七月七日露水丸之,更佳。服时乃咒曰:神仙真药,体合自然。服药入腹,天地齐年。咒讫服药。断诸杂肉、五辛。最切忌,慎之。
《姚氏方》:治鼠瘘肿核痛,未成脓。以柏叶傅着肿上,熬盐着肿上熨,令热气下,即消。
《抱朴子》:汉武#29帝时,猎者於终南山见一人,无衣服,身皆生黑毛。跳坑越涧如飞,乃密伺其所在,合围取得,乃是一妇人。问之:言我是秦之宫人,关东贼至,秦王出降,惊走入山,饥无所食,泊欲饥死。有一老公,教我吃松柏叶、实,初时苦涩,后稍便吃,遂不复饥。冬不寒,夏不热,此女是秦人,至成帝时,三百余载也。
《列仙传》曰:赤松子,好食柏实,齿落更生。
《别说》云:谨按陶隐居说:柏忌取冢墓上者,今云出乾州者最佳。则乾州柏茂大者,皆是乾陵所出,他处皆无大者,但取其州土所宜,子实气味丰美可也。乾陵之柏,异於他处,其木未有无文理者,而其文多为菩萨云气、人物鸟兽,状极分明可观。有盗得一株径尺者,可直万钱,关右人家,多以为贵,宜其子实最佳。又以枝节烧油膏,傅恶疮久不差有虫者。牛马畜产有疮疥,名为重病,以傅之。
《衍义》曰:柏,取储以疗马瘑疥,今未见用松储。老人虚秘,柏子仁、大麻子仁、松子仁等分,同研,溶白蜡丸桐子大。以少黄丹汤,服二三十丸,食前。尝官陕西,每登高望之,虽千万株,皆一一西指。盖此木至坚之木,不畏霜雪,得木之正气,他木不逮也。所以受金之正气所制,故一一向之。
茯苓
味甘,平,无毒。主胸胁逆气,忧恚、惊邪、恐悸,心下结痛,寒热,烦懑,咳逆,口焦舌乾,利小便,止消渴,好唾#30,大腹淋沥,膈中痰水,水肿淋结,开胸府,调脏气,伐肾邪,长阴,益气力,保神守中。久服安魂养神,不饥延年。一名茯菟。其有抱根者,名茯神。
茯神:平。主辟不祥,疗风眩、风虚,五劳,口乾,止惊悸,多恚怒,善忘,开心益智,安魂魄,养精神。生太山山谷大松下。二月、八月采,阴乾。马间为之使,得甘草、防风、芍药、紫石英、麦门冬共疗五脏。恶白敛,畏牡蒙、地榆、雄黄、秦艽、龟甲。
《图经》曰:茯苓,生太山山谷,今泰华、嵩山皆有之。出大松下,附根而生,无苗、叶、花、实,作块如拳在土底,大者至数斤,似人形、龟形者佳,皮黑,肉有白、赤二种。或云是多年松脂流入土中变成,或云假松气於本根上生。今东人采之法:山中古松,久为人斩伐者,其枯折槎蘖,枝叶不复上生者,谓之茯苓。神仙方多单饵之。其法:取白茯苓五斤,去黑皮,捣筛,以熟绢囊盛,於三斗米下蒸之,米熟即止,曝乾又蒸,如此三过。乃取牛乳二斗和合,着铜器中,微火煮如膏,收之。每食以竹刀割取,随性任饱服之,则不饥。如欲食,先煮葵菜汁饮之,任食无碍。旧说琥珀,是千年茯苓所化,一名江珠。张茂先云:今益州永昌出琥珀,而无茯苓。又云:烧蜂窠所作。二说张皆不能辨。按《南蛮地志》云:村邑多琥珀,云是松脂所化。又云:枫脂为之,彼人亦不复知。地中有琥珀,则傍无草木,入土浅者五尺,深者或八九尺,大者如斛,削去皮,初如桃胶,久乃坚凝。其方人以为枕,然古今相传是松类,故附於茯苓耳。
《药性论》云:茯苓,臣,忌米醋。能开胃止呕逆,善安心神,主肺痿痰壅,治小儿惊痫,疗心腹胀满,妇人热淋,赤者破结气。又云:茯神,君,味甘,无毒。主惊痫,安神定志,补乏,主心下急痛坚满,人虚而小肠不利,加而用之。其心名黄松节,偏治中偏风,口之#31喎斜,毒风筋挛不语,心神惊掣,虚而健忘。
陶隐居云:按药无马间,或是马茎,声相近故也。今出郁州,彼土人乃假研松作之,形多小虚赤不佳。自然成者,大如三四升器,外皮黑,细皱,内坚白,形如鸟兽、龟鳖者良。通神而致灵,和魂而炼魄,明窍而益肌,厚肠而开心,调荣而理胃,上品仙药也。其有衔松根对度者为茯神,是其次茯苓后结一块也。仙方惟#32云茯苓而无茯神,为疗既同,用之亦应无嫌。
《范子》云:茯苓出嵩高三辅。
《淮南子》云:下有茯苓,上有菟丝。注云:茯苓,千岁松脂也。菟丝生其上而无根。一名女萝也。
《典卫》云:茯苓者,松脂入地千岁为茯苓,望松树赤者下有之。
《广志》云:茯神,松汁所作,胜茯苓。或曰:松根茯苓贯着之,生朱提汉阳县。
《日华子》云:茯苓,补五劳七伤,安胎,暖腰膝,开心益智,止健忘,忌酸及酸物。
雷公云:凡采得后,去皮心神了,捣令细,於水盆中搅令浊#33,浮者去之,是茯苓筋,若误服之,令人眼中童子白#34黑晴点小,兼盲目。甚忌之。
《圣惠方》:治面皯疱及产妇黑疱如雀卵色。用白茯苓末,蜜和傅之。
《经验后方》:养老延年服茯苓方:华山挺子茯苓,研削如枣许大,令四方有角,安於新瓷瓶内,以好酒浸,以三重纸封其头后,一百日开,其色当如饧糖。可日食二块,百日后肌体润泽,服一年后,可夜视物,久久食之,肠化为筋,可延年耐老,面若童颜。
孙真人《枕中记》:服百日,百病除,二百日夜如昼,二年后役使鬼神,四年后玉女来侍。
《抱朴子》:任子季服茯苓十八年,玉女从之,能隐能彰,不食谷,灸瘢灭,面生光玉泽。神仙服茯苓法:白茯苓去皮,酒浸十五日,漉出为散。每服三钱,水调下,日三。
《衍义》曰:茯苓,乃樵斫讫#35多年松根之气所生。此盖根之气味,噎郁未绝,故为是物。然以#36由土地所宜与不宜,其津气盛者,方发泄於外,结为茯苓,故不抱根而成物。既离其本体,则有苓之义。茯神者,其根但有津气而不甚盛,故止能伏结於本根。既不离其本,故曰茯神。此物行水之功多,益心脾不可阙也。或曰松既樵矣,而根尚能生物乎?答曰:如马勃菌、五芝、木耳、石耳之类,皆生於枯木、石、粪土之上,精英未沦,安得不为物也。其上有菟丝,下有茯苓之说,甚为轻信。
琥珀
味甘,平,无毒。主安五脏,定魂魄,杀精魅邪鬼,消瘀血,通五淋。生永昌。
《图经》曰:文具茯苓条下。
《药性论》云:琥珀,君。治百邪,产后血疹痛。
陶隐居云:旧说云:是松脂沦入地,千年所化,今烧之亦作松气。俗有琥珀中有一蜂,形色如生。《博物志》又云:烧蜂窠所作。恐非实,此或当蜂为松脂所枯,因坠地沦没尔。亦有煮煅鸡子及青鱼枕作者,并非真。惟以拾芥为验。俗中多带之辟恶。刮屑服,疗瘀血至验。
陈藏器云:琥珀,止血生肌,合金疮。和大黄、鳖甲,作散子,酒下方寸匕,下恶血,妇人腹内血尽即止。宋高祖时,宁州贡琥珀枕,碎以赐军士傅金疮。《汉书》云:出罽宾国,初如桃胶,凝乃成焉。
雷公云:凡用,红松脂、石珀、水珀、花珀、物象珀、瑿珀、琥珀。红松脂如琥珀,只是浊,太脆,文黄。水珀多无红,色如浅黄,多粗皮皱。石珀如石重,色黄不堪用。花珀文似新马尾松心文,一路赤,一路黄。物象珀其内自有物命,动此使有神妙。坚珀,其珀是众珀之长,故号曰凿珀。琥珀如血色,热於布上拭,吸得芥子者,真也。夫入药中,用水调侧柏子末,安於瓷锅子中,安琥珀於末中了,下火煮,从巳至申,别有异光,别捣如粉重筛用。
《衍义》曰:琥珀,今西戎亦有之,其色差淡而明澈,南方者色深而重浊,彼土人多碾为物形。若谓千年茯苓所化,则其间有沾着蜾蠃蜂蚁宛然完具者,是极不然也。《地理志》云:林邑多琥珀,实松脂所化然#37耳。此说为胜。但土地有所宜不宜#38故有能化有不能化者。
《通典》曰:南蛮、海南、林邑国、秦象郡、林邑县,多出琥珀。松脂沦入地下,及傍不生草木,深八九尺,大如斛,削去皮成焉,初如桃胶,凝成乃坚敻,光彩甚丽。
《外台秘要》:治鱼经骨横喉中,琥珀珠一物,贯串着绳,推令前,入至鲠所,又复推以牵引出矣。又方:从高坠下,若为重物所顿笮得瘀血。刮琥珀屑,酒服方寸匕。取蒲黄二三匕服,日四五度。
榆皮
味甘,平,无毒。主大小便不通,利水道,除邪气,肠胃邪热气,消肿。性滑利。久服轻身不饥,其实尤良。疗小儿头疮痂疕。花,主小儿痫,小便不利,伤热。一名零榆。生颖川山谷。二月采皮,取白暴乾,八月采实,并勿令中湿,湿则伤人。
《药性论》云:榆白皮,滑。能主利五淋,治不眠,疗齁。取白皮阴乾后,焙杵为末。每日朝夜用水五合,末二钱,煎如胶服,瘥。
陶隐居云:此即今榆树,剥取皮,刮除上赤皮,亦可临时用之,性至滑利。初生荚人以作糜羹,令人多睡。嵇公所谓榆令人瞑也。断谷,乃屑其皮并檀皮服之,即令人不饥。
孟诜云:生皮主暴患赤肿,以皮三两捣,和三年醋滓,封之,日六七易,亦#39治女人妬乳肿。服丹石人采叶生服一两顿佳。子作酱食,能助肺,杀诸虫下气,令人能食,消心腹间恶气,卒心痛,食之良。
《外台秘要》:治渴,小便利非淋方。榆皮二片去黑皮,以水一斗,煮取五升。一服三合,日三服。
《千金方》:五色丹,俗名油肿。若犯多致死,不可轻之。以榆白皮末和鸡子白傅之。
《备急方》:疗身体暴肿满。榆皮捣屑,随多少杂米作粥食,小便利。
《子母秘录方》:疗妊娠胎死腹中,或母病欲下胎。榆白皮煮汁服二升。
《别说》云:谨按:榆白皮焙乾为末,妇人妊娠临月,日三服方寸匕。令产极易,生产下儿身皆涂之,信其验也。又湿捣治如糊,用枯瓦石极有力,京东西北人,以石为碓觜,每用此以胶之。
《衍义》曰:榆皮,今初春先生荚者是。去上皱涩乾枯者,将中间嫩处,锉、乾、硙为粉,当歉岁,农将以代食,叶青嫩时收贮,亦用以为羹茹。嘉佑年,过丰、沛,人阙食,乡民多食此。
酸枣
味酸,平,无毒。主心腹寒热,邪结气聚,四肢酸疼,湿痹,烦心不得眠,脐上下痛,血转久泄,虚汗烦渴,补中,益肝气,坚筋骨,助阴气,令人肥健。久服安五脏,轻身延年。生河东川泽。八月采实,阴乾,四十日成。恶防己。
《图经》曰:酸枣,生河东川泽,今近京及西北州郡皆有之,野生,多在坡坂及城垒间。似枣木而皮细,其木心赤色,茎、叶俱青,花似枣花。八月结实,紫红色,似枣而圆小味酸。当月采实,取核中仁,阴乾,四十日成。《尔雅》辨枣之种类曰:实小而酸,曰樲枣。《孟子》曰:养其樲枣。赵岐注:所谓酸枣是也。
陶隐居云:今出东山间,云即是山枣树子。子似武昌枣而味极酸,东人乃啖之以醒睡。
《唐本》注云:此即樲枣实也,树大如大枣,实无常形,但大枣中味酸者是。《本经》惟用实,疗不得眠,不言用仁。今方用其仁,补中益气,自补中益肝已下,此为酸枣仁之功能。又於下品白棘条中,复云用其实。今医以棘实为酸枣,大误。今注陶云醒睡,而《经》云疗不得眠。盖其子肉味酸,食之使不思睡,核中仁,服之疗不得眠,正如麻黄发汗,根节止汗也。此乃棘实,更非他物。若谓是大枣味酸者,全非也。酸枣小而圆,其核中仁微扁;大枣仁大而长,不类也。
《日华子》云:酸枣仁治脐下满痛。
雷公云:酸枣仁,凡使,采得后晒乾,取叶重拌酸枣仁蒸半日子#40,去尖皮了,任研用。
《圣惠方》:治胆虚,睡卧不安,心多惊悸。用酸枣仁一两,炒令香熟,捣细为散。每服二钱,竹叶汤调下,不计时候服。又方:治骨蒸劳,心烦不得眠卧。用酸枣仁一两,水一大盏,半研绞取汁,下米二合煮粥,候熟下地黄汁一合,更候煮过。不计时候食之。
《外台秘要》:疗齿虫腐烂,棘针二百枚,即是枣树棘#41朽落地者。以水二升,煎取一升含之,即瘥。
《简要济众方》:治胆风毒气,虚实不调,昏沉睡多。酸枣仁一两生用,金挺腊茶二两,以生姜汁涂,炙令微焦,捣罗为末。每服二钱,水七分,煎六分,无时温服。
《衍义》曰:酸枣,微热,《经》不言用仁,仍疗不得眠。天下皆有之,但以土产宜与不宜。嵩阳子曰:酸枣县,即滑之属邑。其木高数丈,味酸,医之所重。今市人卖者皆棘子,此说未尽。殊不知小则为棘,大则为酸枣,平地则易长,居崖堑则难生。故棘多生崖堑上,久不樵则成干,人方呼为酸枣,更不言棘,徒以世人之意如此,在物则曷若是也。其实一本。以其不甚为世所须,及碍塞行路,故成大木者少,多#42为人樵去。然此物才及三尺,便开花结子,但窠小者气味薄,木大者气味厚,又有此别。今陕西临潼山野所出者,亦好,亦土地所宜也,并可取仁。后有白棘条,乃是酸枣未长大时,枝上刺也。及至长成,其刺亦少,实亦大。故枣取大木,刺取小窠也,亦不必强分别尔。
檗木
黄檗也。味苦,寒,无毒。主五脏肠胃中结热,黄疸,肠痔,止泄痢,女子漏下赤白,阴伤蚀疮,疗惊气在皮间,肌肤热赤起,目热赤痛,口疮。久服通神。根,一名檀桓。主心腹百病,安魂魄,不饥渴。久服轻身延年,通神。生汉中山谷及永昌。恶乾漆。
《图经》曰:檗木,黄檗也。生汉中山谷及永昌,今在处有之,以蜀中者为佳。木高数丈,叶类茱萸及桩、楸叶,经冬不凋。皮外白,裹探黄色。根如松下茯苓作结块。五月、六月采皮,去皴粗,暴乾用。其根名檀桓。别有一种多刺而小,细叶者,名刺檗,不入药用。又下品有小檗条,木如石榴,皮黄,子赤如枸杞,两头尖,人对以黄#43,今医家亦稀用。
《药性论》云:黄檗,使,平。主男子阴痿,治下血如鸡肝片,及男子茎上疮。屑末傅之。
陶隐居云:今出邵陵者,轻薄色深为胜。出东山者,厚而色浅.其根於道家入木芝品,今人不知取服之。又有小树,状如石榴,皮黄而苦,俗呼为子檗,亦主口疮。又小树多刺,皮亦黄,亦主口疮。
《日华子》云:安心除劳,治骨蒸,洗用明目,多泪,口乾心热,杀蛔#44虫,治蛔心痛,疥疮,蜜炙治鼻洪,肠风泻血,后分急热肿痛,身皮力微次於根。
雷公曰:凡使,用刀削上粗皮子,用生蜜水浸半日,漉出日乾,用蜜涂,文武火炙令蜜尽为度。凡修事五两,用蜜三两。
《外台秘要方》:口中及舌生痈烂,锉黄檗含之。
《千金方》:能治小儿重舌。以黄檗、苦竹沥浸沥点舌上。
《肘后方》:咽喉卒肿,食饮不通。黄檗薄傅肿上,冷复易之,用苦酒和末佳。
《葛氏方》:卒喉痹。取黄檗片切含之。又黄檗一斤□咀,酒一斗,煮三沸,去滓,恣饮便愈。
《经验方》:治呕血。黄檗好者,以蜜涂之。乾杵末,用麦门冬熟水调下二钱匕,立瘥。
《梅师方》:治痈疽发背或发乳房,初起微赤,不急治之,即煞人。捣黄檗末,和鸡子白涂之。
《深师方》:疗伤寒热病口疮。黄檗皮削去上粗皮,取裹好处薄削,以崖蜜渍之一宿,唯欲令浓,含其汁良久吐,更含#45。若胸中热,有疮时,饮之五合尤佳。《圣惠方》同。
《衍义》曰:檗木,今用皮,以蜜匀炙,与青黛各一分,同为末,入生龙脑一字,研匀,治心脾热。舌头生疮,当掺疮上有涎即吐。又张仲景檗皮汤,无不验《伤寒论》中已着。
楮实
味甘,寒,无毒。主阴痿,水肿,益气充肌肤,明目。久服不饥不老,轻身。生少室山。一名谷实。所在有之。八月、九月采实,日乾,四十日成。叶,味甘,无毒。主小儿身热,食不生肌,可作浴汤。又主恶疮,生肉。树皮,主逐水,利小便。茎,主瘾疹痒。单煮洗浴。皮间白汁,疗癣。
《图经》曰:楮实,生少室山,今所在有之。此有二种:一种皮有斑花文,谓之斑谷,今人用为冠者;一种皮无花,枝叶大相类。但取其叶似葡萄叶,作瓣而有子者为佳。其实初夏生,如弹大,青绿色,至六七月渐深红色,乃成熟。八月、九月采,水浸去皮、穰,取中子,日乾。仙方单服其实。正赤时收取中子,阴乾。筛末,水服二钱匕,益久乃佳。医方但贵楮实,余亦稀用。俚俗或取其木枝中白汁,涂癣甚效。
《药性论》云:皮木亦可单用。味甘,平,无毒。能治水肿气满。叶乾炒末,溲面作□饦食,主水痢。
陶隐居云:此即今谷树也。仙方采捣取汁和丹用,亦乾服,使人通神见鬼。南人呼谷纸,亦为楮纸,武陵人作谷皮衣,又甚坚好尔。
《日华子》云:楮实,壮筋骨,助阳气,补虚劳,助腰膝,益颜色,皮斑者是楮,皮白者是谷。又云:楮叶,凉,无毒。治刺风身痒,此是斑谷树。
雷公云:凡使,采得后用水浸三日,将物搅旋投水,浮者去之,然后日乾,却用酒浸一伏时了,便蒸,从巳至亥,出,焙令乾用。
《圣惠方》:治癣湿痒。用楮叶半斤,细切捣,封傅癣上。
《抱朴子》云:楮实赤者服之,老者成少,令人夜应彻视见鬼神。道士梁顿,年七十乃服之,更少壮,到百四十岁,能夜出行及走马。
《修真秘旨》曰:服楮实者,转#46为骨软矣。
槐胶
主一切风,化涎,治肝脏风,筋脉抽掣,及急风口噤,或四肢不收,顽痹或毒风,周身如虫行,或破#47伤风,口眼偏斜,腰脊强硬。任作汤散丸煎,杂诸药用之,亦可水煮和诸药为丸及作汤下药。新定。
瑿乌兮切
味甘,平,无毒。古来相传云:松脂千年为茯苓,又千年为琥珀,又千年为瑿。然二物烧之,皆有松气,为用与琥珀同。补心安神,破血尤善。状似玄玉而轻。出西戎来,而有茯苓处见无此物。今西州南三百里望碛中得者,大则方尺,黑润而轻,烧之腥臭。高昌人名为木瑿,谓玄玉为石瑿。洪州土石间得者,烧作松气,破血生肌与琥珀同,见风拆破,不堪为器。量此二种及琥珀,或非松脂所为也。有此差舛,今略论也。新见唐本。
陈藏器云:苏於琥珀注后出瑿功状,按瑿本功外,小儿带之辟恶,磨滴目翳赤障等。
《太平广记》云:《梁四公子传》曰:交河之间平渍中,掘深一丈,下有瑿珀,黑逾钝#48漆,或大如车轮。末服之,攻妇人小肠症痻#49诸疾。
图经衍义本草卷之二十竟
#1右:晦明轩本作“君”,属上读。
#2土:原作“大”,据晦明轩本改。
#3心:晦明轩本作“九”。
#4绢:原脱,据晦明轩本补。
#5一:晦明轩本作“二”。
#6拘:晦明轩本作“车”。
#7八:原作“大”,据晦明轩本改。
#8有:原脱,据晦明轩本补。
#9粟:晦明轩本作“栗”。
#10推:晦明轩本作“惟”。
#11咬:原作“芠”,据晦明轩本改。
#12度:晦明轩本作“过”。
#13五:晦明轩本作“绝”。
#14令:晦明轩本作“吞”。
#15以:晦明轩本作“殊”。
#16臣:原作“目”,据晦明轩本改。
#17大:原作“之”,据晦明轩本改。
#18热:晦明轩本作“疳”。
#19前:晦明轩本作“巳日”。
#20适寒温稍稍服之:此七字原脱,据晦明轩本补。
#21用:原作“者”,据晦明轩本改。
#22义:晦明轩本作“盖”。
#23大:晦明轩本作“火”。
#24最:晦明轩本作“取”。
#25醉:原作“药”,据晦明轩本改。
#27石器:晦明轩本作“豉汁”。
#28行:晦明轩本作“涩”。
#29鬓:原作“耳”,据晦明轩本改。
#30武:晦明轩本作“成”。
#31唾:晦明轩本作“睡”。
#32之:晦明轩本作“面”。
#33惟:原作“推”,据晦明轩本改。
#34浊:原作“独”,据晦明轩本改。
#35白:晦明轩本作“并”。
#36讫:原作“记”,据晦明轩本改。
#37以:晦明轩本作“亦”。
#38然:晦明轩本无“然”字。
#39不宜:此二字原脱,据晦明轩本补。
#40亦:原作“以”,据晦明轩本改。
#41子:晦明轩本作“了”。
#42棘:原脱,据晦明轩本补。
#43少多:此二字原倒,据晦明轩本乙正。
#44人对以黄:晦明轩本作“人锉以染黄”。
#45蛔:晦明轩本作“疳”。
#46含:原作“令”,据晦明轩本改。
#47转:晦明轩本作“辄”。
#48破:原作“被”,据晦明轩本改。
#49钝:晦明轩本作“纯”。
#50痻:晦明轩本作“症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