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
无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宗旨卷之二十六
师旨直指品
师曰:玉堂乃天心祖法之内秘,万法之所宗,三界所仰。自汉天师以来,独传心印,别无杂术,惟正而已。正者,不邪之谓欤。天以正而覆焘,地以正而载持,炁以正而运行,鬼神以正而役使,人以正心而正身。心不正则邪念生,六欲起,流为禽兽,沉为鬼爽。在世不正身,为奸邪,为悖逆道,皆不可入真仙之阃域也。今玉堂大教之出世,原於正一天师,正则不邪,一则不二。嗣吾教者有五等:凡在世厌尘希真之士,初入坛受《天心正法》十卷,本坛所偏者,非本坛者,不是正派坛。行之三年,无轻师慢道之心,无始勤终怠之念,则许再词受初阶七品,行及无过,进二品,佩玉坛正品印,受《高奔玉经》。行及一纪,验得即非偏庶市井庸流,及不是舆台皂隶、刻胥虐吏,及非是宫观愚蠢窃食,方许传付无上宗旨二十四品,并三奔宝箓玉堂三景之印,玉景升堂之印,为嗣教支师。支者,分派列流之谓也。此传不限名数,但系有官君子、儒墨俊士,皆可佩持,禁传市井道流也。今世道流,多是无告困极,四民不收,始投名进纳黄寇,盖非本心入道,恐轻贱玄文,遗失秘旨,罪罚不赦。已上系四等传度,独於第五等系的传,系代嗣师,惟正传一人,付二十四禁典玉书,付宣和斩邪剑、降真制魔之印,经三十年方许传代。今以初品初阶传度,其文省,其用简,人人皆可奉行,亦可望洋於玉坛也。登坛之日,弟子肘步赍信誓词,虽官高位贵,不得慢真侮道,当九拜盟坛而受也。从此佩玄旨,不违师旨,自此登神仙路,入希夷之门也。若或不遵此训,妄传轻授,则三官纠愆,四司录过,天司示宪,七祖受考於风刀,己身充役於长夜。万忏不洗,千真难赎,在谨於传付而已。
夫行初品宗旨,当日谨修习,渐与世事相疏,不得混同尘俗。世人与道相反,谓之尘俗。作诸不韪事,久久戒行昭著,当次第传度也。
夫行初品宗旨,在服郁仪结璘之炁。惟勤於存运,久而真炁灌注,嘘呵成真,不待容心而鬼神畏服矣。既受法已毕,当以大道为宗祖,动心正念,勿起邪心。
夫行初品宗旨,每旦习诵真经真咒,蚤作奏香,默而存之,不在出声,惟心相应,不可以事夺而失其常规也。
夫行初品宗旨,遇有凶邪恶祟害民者,当一准正教,务在必行。若有畏心及有謟心,反求告於鬼神者,是执心不专,得罪至大,三官纠罚,不赦不原。
夫行初品宗旨,当以正念役使天神将吏,不得稍用血食以杂灵炁。违者三官罚罪。
夫行初品宗旨,当以三光为主。盖三光者,天地之眼目,阴阳之根本,造化之宗祖。当存心运真,与帝真三景相混为一。不惟制伏三界,束縳魔灵,则自己身有光明,万邪畏伏,辟尸逐病,得道长生,以入仙真矣。
夫行初品宗旨,日存三光而服炁,夜间存斗以步罡,使身与神为一,神与身同,炁炁混融,方可为嗣教之士矣。
夫行初品宗旨,当先行三八谢罪之法,法乃正一谢罪也。凡半月一节,炁当出身中,官将拜表存修如本法,行之不怠,则身为无过之人,始可言嗣宗教。
夫行初品宗旨,每日服三光符、都匠符,以俟感应。
夫行初品宗旨,戒在淫怒,常以慈悲应世,割已周人,不得攻师伐本,妒贤嫉能,口是心非,嚚讼争斗,素或有之。截自今日,改行率德,常以一人我等冤亲,远财利、去奸謟,寡色欲、持斋戒为心也。
夫行初品宗旨,凡奏香时,存五色炁自五脏出,结为华盖,上通空玄,官吏在空中彷佛瞻见。如此则所奏易达也。
夫行初品宗旨,凡书符,当入室存定,染笔成符,闭息心咒,不在作声,握固,勃然有勿犯之色,身正而正,心静而神应矣。
夫行初品宗旨,当以一真合道。当离种种边,一切外物,勿得於心见物,莫生贪念。当思世事无常,惟道长久,当存一真,则虚无当应一灵矣。
夫行初品宗旨,每出入,当存天丁将吏,功曹玉女,左右罗列,庶下邪不敢侵正炁,纵私动止,存之如故。
夫行初品宗旨,夫妇当相见有时,如每月十直、庚申、甲子、本命、三元、三会、朔望、八节、五腊,当异寝思真。常能各居敬如宾友,则尤为至妙。
夫行初品宗旨,不得内蕴狡贼之心,外示慈祥之态,不得贪非已之物。应营求当以义合得之。违者许自省愆,改行谢过,不许重犯,记之。
夫行初品宗旨,事父毋以孝,不以贪富易其心。顺奉常令喜悦。一咈所亲之意,是谓不孝。不孝罪大,无所贷原。
夫行初品宗旨,父母殁,当随力精思,祈告上帝,拔度出幽,上生天堂。若父母不出幽阴,自已仙功亦不能成就,毋忽。
夫行初品宗旨,兄弟宗族,外亲远戚,待以和好,不许各党其一而生事生嗔怨,以失骨肉之恩。违者,三界鬼神,不伏役使。谨之。
夫行初品宗旨,当行规矩准绳之内,存心一有不合宜事,随心改正,期与圣贤比肩,不可自卑,常萌妄作之心。天司检察,三官纠劾,风刀立至,切宜戒谨。
朝真谒帝品
师曰:小兆凡人也,饮食男女,其欲与人不异。今乃得佩箓行法,称为法师。或星冠霞裙,欲侣仙圣,此心未宁,一炁仍肴乱,淫爱触秽,荤辛䐬腥,当知若何可以谒上帝於虚无之表也。苟无清明之法,则不能感格,反以招愆尔。故曰:虽有恶人,斋戒沐浴,亦可以事上帝。此之谓也。
旦暮烧香诀
先以左足入户,勿得回顾,回顾则致邪。当一念寂然,存左青龙、右白虎、前朱雀、后玄武,功曹玉女,乘吾五脏五色之炁,径上三天。当一举思之,更无滞碍,觉身中燠燠然微暖,是真炁合德也。
有事祈请诀
兆於常时数数点检己身,入靖默坐,不思凡俗之事。炁宇既定,顶中虚阔,有金楼玉殿,有天尊金容坐其中,久久存之,觉真炁映顶门响,内微热,此常时诀也。有事之时亦如此。存运己身恍然跪於天尊前,默祷所祝之事,万无不应。此宗师节文训后学。毋曰初阶,此乃升堂入室妙诀也。秘之,毋泄凡俗也。
有斋醮时奏香
兆当心无外思,内无杂想,只见目前皆是真光梵炁,紫碧之炁弥满前后,一切不思,直上十方香,方方真炁下映,与香烟接於炁中,彷佛见无鞅真圣官君,细雨密雾来降各方。次至洞案前,见香成五色,功曹符吏在空中,己身恍如升上三天,亲见三清玉帝,扣齿三十六通,咽液九过,然后依科行事。
师曰:初阶入道,性易流荡,则心疑,不可示以繁文也。於简易中存观,妙在不言之表矣。若能进品升玄,自此而至嗣宗,神仙不难学也。
启奏诀
凡启奏治病行符,先存上丹田元始、中丹田道君、下丹田老君,次三宫三真人,并如己身。先存下丹田老君与心中道君合而为一,立在顶中,如金殿中坐。己身跪拜,密奏所行之事,立有感应。
烧香诀
教主天君重言之,以示初阶人烧香之诀也。
凡烧香并令烈火,次多捻香入炉中,谓之丰香。丰者,多也。令烟炁猛,一举上达无留滞。若香烟断灭,火力微眇,不能超真达灵矣。应捻香尚左手。左手者,净手也。右手亲秽,不可捻香也。
入户诀
凡立坛有户在东南,乃巽位地户。若靖中入户,则以靖门为户,举步从此入。先於巽上叩齿十二通,心三拜,右足先进,左足随之。先存功曹使者四人,龙虎君二人立左右。又存满室青、黄、白三色云炁,次存香烟成五色。存直上至金阙前。次九拜,或心拜亦得。
叩齿诀
凡叩齿者,是集真而集神。凡人体炁散,心炁耗,真炁不应,须用集之。所以叩齿者,击动天门而神炁应。故左叩为鸣天钟,右叩为击天磬,凡制伏驱降则用之。至於当门齿上四下四共八齿相叩,谓之鸣法鼓。法鼓者,所以通真挌上帝,凡朝奏则用之。上下三叩,成二十四通,谓之鸣法鼓者,帝当知比。
搯诀
凡搯诀者,所以通真制邪,役将治事。诀各不一,诀有七百余目,今所用者不多。四维八方,自四指根逐节数共十二目,以按十二辰。於内又分出八卦七星九宫三台,各主其所行之事。又当约而言之,惟中指中文为玉清诀,侧左为北帝诀,又名大煞文。此二诀总三界万事,宜按行之。
书符诀
书符者,惟要心定,不思外事,又要点记散形,庶几下笔时神不走,炁不乱。若对本念诵,下笔成符,眼动意随,心驰笔乱,必不能感应。须心与符一,符与心俱。取炁不必回顾,吹炁不在作声。下笔书符,谓之自传喜神,盖言心定而端的也。后品内亦言之甚详,令初阶先宜知此。
斋醮对越诀
斋醮中朝谒须按仪式。及身与心混融,常存见金阙於高高之上,己身不觉在坛,惟觉在九霄之上。凡口诵心存之,一切不顾,如比则大有感格,非止外仪也。
卷帘符
飞符时咒曰:
虚无空玄,炁混玄元。聚而无形,散之可瞻。一真不动,举目玄台。高高无上,至尊示灵。恍惚有象,金阙崔嵬。
右符朱书,凡卷帘时,存玉阶金阙,了在目前,飞符化景,诵咒合真,然后卷帘也。
出入斗罡品
师曰:兆身凡身位卑,与真相隔,未能混融幽显,则行尸走鬼之徒,焉能通真耶。夫斗者,万法之枢纽,隐显之机缄。感孚之间,彼静而此动,此作而彼应,如形之有影,如谷之传声,自然之应耳。此玉堂玄妙,非比其他文具难行之书,品目不多,口诀简易,於此可以降真光,服元炁,可以格帝真,伏魔神,无施不可。约而言之,不出存运之妙也。师曰:斗在天,主张万物,代谢四时,统运阴阳,降炁,应人之身形,通人之关窍,注人之五脏,其妙无穷,其功无尽,用之者,在乎诚而已矣。
戴履斗
凡戴履斗者,头上戴斗,足下踏斗,於驱邪用之。
咒曰:
头戴魁罡,足履火光。天帝命我,祛逐不祥。敢有干犯,摄赴魁罡。
朝真斗
凡朝真,戴而不履,存罡火向前,以遏魔试。
咒曰:
七星煌煌,头戴天罡。外邪远遁,去郤不祥。乘云驾空,上朝元皇。
召将斗
凡召将,履而不戴,存罡火向前,随步起。
咒曰:
蹑魁乘罡,威镇十方。召神神至,摄鬼鬼亡。三界稽首,吾为法王。
存真斗
凡兆出入起居动静存真,使真炁应而呼召速,当存七星常在己头上,使光映己身。
咒曰:
正炁周流,七星罩头。表里洞映,光彻重楼。尸邪亡坠,万神卫周。
卧斗
凡兆於睡卧之际,存七星在身,使魂魄不走,万炁归宫,则外邪不敢干试。
咒曰:
北斗灵灵,魁魒覆身。拘魂制魄,夜卧安宁。万神守舍,炁炁通神。
舍斗
升斗
凡兆有事祈真,必先存斗为升天梯,上接斗宫,入斗口,坐待报。
制伏斗
飞身出户,上叩帝尊,真炁合德,下塞鬼神,尸秽消散,急急如律令。
咒曰:
飞罡合炁,佩衣四斗。威制六天,战除九丑。天下凶邪,伏死吾手。天下鬼神,随吾口走。魁罡左右,斗柄随身。白炁混混,灵光合形。鬼神见我,魄丧魂惊。妖精见我,化作微尘。
师曰:行此品,须是心宁炁一,无外杂思,尽力为之,则大有异应也。
无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宗旨卷之二十六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