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中华道藏 > 三洞真经 > 洞真上清经 > 真诰
已校对

真诰

真诰卷之十五 金阙右卿司命蓬莱都水监梁国师贞白真人华阳隐居陶弘景造

阐幽微第一

罗酆山在北方癸地,此癸地未必以六合为言,当是於中国指向也,则当正对幽州、辽东之北,北海之中,不知去岸几万里耳。山高二千六百里,周回三万里。其山下有洞天,在山之周回一万五千里。其上其下,并有鬼神宫室,山上有六宫,洞中有六宫,辄周回千里,是为六天鬼神之宫也。周回一万五千五百,为宫周回一千里者,三百二十五所。今此六宫,止得六所尔,其余空尚三百一十九所,计不容顿耳;恐所言或有舛漏处也。山上为外宫,洞中为内宫,制度等耳。此山既非人迹所及,故山上可以得立容,不知山复有几洞门也。

第一宫名为纣绝阴天宫,以次东行,以周回论之,洞中直东西有三千七百五十里,今一宫周回千里,是径二百五十里,六宫若并列,合居千五百里耳,其两边各余二十余里,南北有殊远,悉悉当为藩屏故也,不尔莫测所以也。

第二宫名为泰煞谅事宗天宫,

第三宫名为明晨耐犯武城天宫,

第四宫名为恬昭罪气天宫,

第五宫名为宗灵七非天宫,

第六宫名为敢司连宛屡天宫。凡此六天宫,亦皆应有义旨,乃粗可领解,自不容轻说。

凡六天宫,是为鬼神六天之治也。洞中六天宫,亦同名相像如一也。此即应是北酆鬼王决断罪人住处,其神即应是经呼为阎罗王所住处也。其王即今北大帝也,但不知五道大神当是何者尔。凡生生之类,其死莫不隶之。至於地狱所在,尽有不尽一处,泰山河海亦各有焉。此山外宫当是曹局职司,主领文簿,洞中内宫是住止及考谪之处也。今书家说有人死而复生者,并云初北向行诣宫府考署,或如城关检课文书,恐此皆是至山上外宫中尔。如胡母班往泰山府君处,亦不觉入洞中,恐鬼神恍惚,不使知见实事耳。世人有知酆都六天宫门名,则百鬼不敢为害。欲卧时,常北向祝之三遍,微其音也。前云宫名,今云门名,是为门亦因宫为名,宫直是虚号,门则有榜题,百鬼皆见,而人今亦知之,故所以畏伏也。祝曰:吾是太上弟子,下统六天,六天之宫,是吾所部,不但所部,乃太上之所主,吾知六天之宫名,故得长生,敢有犯者,太上当斩汝形。此云下统六天者,不为六天所统也。不但吾自所部领,乃太上令吾主之,故复以为威。犹如郡县官爵有台除,非白版之例也。第一宫名纣绝阴天宫,以次东行,第二宫名,此二字,杨君书际纸下如此。掾写不熟详,乃作七字,今世中诸本皆作第七,此误尔。宫唯有六,岂容是有七耶。此咒复说以次东行四字者,是欲令鬼辈讶吾知其次第位例也。从此以次,讫六宫止。乃啄齿六下,乃卧,辟诸鬼邪之气。此一遍咒讫,六啄齿,毕又咒,如此三过,乃卧耳。此法已重抄在第三篇修事中耳。

人初死,皆先诣纣绝阴天宫中受事,或有先诣名山及泰山江河者,不必便径先诣第一天。要受事之日,罪考吉凶之日,当来诣此第一天宫耳。此宫是北帝所治,故后悉应关由,犹如今州县之狱,初虽各有执隶,终应送台定其刑书。泰煞谅事宗天宫,诸煞鬼是第二天也,卒死暴亡又经於此。此宫当得专主收煞也,其卒死暴亡,恐文书未正,或姓名相同者,所以先来检问之也。贤人圣人去世,先经明晨第三天宫受事。后云四明公各治一宫,不知此泰煞、明晨两宫,当是何公所居,暴亡及贤圣虽先暂经,亦犹应诣纣绝为正也。祸福吉凶,续命罪害,由恬昭第四天宫,鬼官地斗君治此中,鬼官之北斗。是复籍先身之功罪乎,然武以至忠而亡,必复入仙品矣。

韩太华者,韩安国之妹也,汉二师将军李广利之妇也。利宿世有功德,利今亦在南宫受化。广利为汉武名将,伐大宛时,所杀戮殊不少,以先世功德,遂能消之。韩氏字安国,家福逮不应关李相扶,夫妻既同条,恐人脱致疑,是以复标别言之,亦或由因结致此也。

刘春龙者,汉宗正刘奉先之女。奉先,汉某帝时为宗正。

李奚子者,李忠之祖母也。忠晋初东平太守,忠祖父田舍人耳,而多行阴德,常大雪寒冻而不覆积稻,常露谷於园庭,恒恐鸟雀饥死,其用心如此。李忠不显《晋书》。如此说,则妻复似是缘夫之功,而夫身反不见有所果,亦难可详言。

王进贤,王衍女也。事详在后。

郭叔香者,王修母。王修,字叔治,北海人,为魏武郎中令,年七岁丧母。母以社日亡,不知是郭谁女也。

其童初府有王少道、范叔胜、李伯山,皆童初府之标者。少好道1,汉时人王遯儿也,汉时山阳太守。范叔胜,北地人也,魏文帝黄门郎。李伯山,李冲父也。冲汉时为白马令,行阴德,或积世有道,中行所钟。此二府仙人,皆一进再进,得入此项梁城,作酆宫诵曰:

纣绝标帝晨,谅事遘重阿,炎如霄中烟,勃若景曜华,武阳带神锋,恬昭吞青河,阊阖临丹井,云门郁嵯峨,七非通奇盖,连宛亦敷魔,六天横北道,此是鬼神家。

诵有二万言,今略道六天之宫名,抄出之耳。夜中亦可微读之,亦云辟鬼邪。前第三宫名武城,今云武阳,或当是有两白也。《苏韶传》云:是之圣者有项梁,义贤者有吴季子。但不知项是何世人也,或恐是项羽之叔项梁,而不应圣於季子也。

酆都稻名重思,其米如石榴子,粒异大,色味如菱,亦以上献仙官。后又有叙重思事,既是异日所说,两出自非嫌。石榴子,即世之安石榴也。

炎庆甲者,古之炎帝也,今为北太帝君,天下鬼神之主也。炎帝神农氏,造耕稼,尝百药,其圣功不减轩辕、颛顼,无应为鬼帝。又黄帝所伐大庭氏称炎帝,恐当是此,非神农也。又外书云神农牛首,今佛家作地狱中主煞者亦牛首,复致疑焉。四明公升擢既有年限,太帝位秩亦应加崇极。此虽已三千余年,或恐如世中帝王不转,而公辅屡迁也。

武王发,今为鬼官北斗君。文王之子周武王也,姓姬名发,伐殷纣而为天子,即位二年崩。《礼》云年九十三,《竹书》云年四十五。按后云四明公并得升仙阶,而不道北斗君。既仰隶玉晨,亦应预同迁品耳。

夏启为东明公,领斗君师。禹之子也,姓姒,《竹书》云在2位三十九年亡,年七十八。自崩灭后至今己卯岁,允二千四百二十五年。案司命说,启在位二千四百年,得上补九宫。如此则宋元徽四年去矣。

文王为西明公,领北帝师。文王名昌,《礼》云年九十七亡。此父子并得称圣德,而不免官鬼,虽为煞戮之过,亦当是不学仙道故也。

邵公奭为南明公。邵公名奭,文王庶子,食采於邵,卦3於燕国。按周公、邵公、太公,俱佐命克纣,公4在不殊。而周公有圣德,仙鬼之中,并无显出。太公执匏秉钺,威罚最深,乃载出列仙。邵公恩流甘棠,翻为魁职,亦复难了,皆当各缘其根本业分故也。酆都唯有六宫,而周文王父子顿处其三,明周德之崇深矣。

吴季札为北明公。吴王寿梦之少子,阖闾之叔父,太伯之后也,亦姬姓,让国居乎延陵,今季子庙是也。虽有仁贤之德,乃亚乎先圣,亦有殊例。寻此诸公,前后参差,当是道时代谢用人也。自夏启已来二千余年,方得迁改,乃十倍於地下生者之数,明仙家品例,故为贵妙。

四明公复有宾友四人,然此四公后并当升仙阶也。四明主领四方鬼。宾友四人,其事在后。又按后定录告云:邵奭为东明公,行上补九宫右保。此乃仙阶之证,而与前不同。且启尚未去,邵理不得仙,恐脱耳,误云邵耳。既云东明公,则应犹是启也,其疑事别在后也。

西明郎十六人,主天下房庙鬼之血食。此郎亦应是隶西明公。房庙血食,是受命居职者,非谓精邪假附也。

周顗为鬼官司命帅,今以邓岳、程遐二人代,以其多事故也。周顗,字伯仁,汝南安城人,仕晋过江,位至尚书仆射。元帝永昌元年,王敦南下,遣收於石头南门,被害,年五十四,追赠光禄开府,谥康侯。邓岳,字伯山,陈郡人,讨郭默有功,咸宁初为平南将军广州刺史,於州病亡。辛玄子后云:邓岳为谢幼舆司马,此当是已迁也。程遐,代郡人,为石勒谋臣,妹为勒妻,官至右仆射,开府代郡公,勒死,为石虎所煞也。

西明都禁郎贾谊,昔为治马融事不当,被黜守泰山,泰山君近请为司马,已被可。贾谊,前汉文帝时为梁孝王傅,忧愤呕血而死。后云荀顗为泰山君,用曹洪为司马,今当代曹也。马融,字季长,扶风人也,博学有才理,郑玄之师也,仕后汉为南郡太守,未尝按剑杀人,忤梁冀,被徙朔方,於路自刺不死,后赦还,拜议郎,延寿九年病亡,年八十九。融别传复小异此耳。

南门亭长,今用周抚代郗鉴。一门有二亭长,辄有四修门郎,一天门凡八修郎也。门郎为天门亭长下官,此是北帝门也。《后汉》云:主南北门籥,则一宫有二天门也。《苏韶传》云:修门郎有八人,乃言颜渊、卜商今见居职,恐此不然。周抚,字道和,浔阳柴桑人,周访子也。先为王敦将,东下伐都事败,与邓岳俱5走西阳蛮中,敦被杀,赦6出又为将,讨苏峻,后伐蜀平李势,封建成公,为镇西将军,益州刺史,乃三十许年,兴宁三年病亡,赠征西将军,谥襄公。郄鉴,字道微,高平人;即愔父也。永昌元年率诸流民来渡江东,后讨平王敦,封高平公,又为车骑大将军兖州刺史,镇广陵,复镇徐州,苏峻平,拜司空,改封南昌公,犹镇京兆城,咸康五年病亡,年七十一也,赠太宰,谥文成公也。

北斗君天门亭长,今是臧洪,臧洪代隗嚣。又一人是王波,新补。此亦正是南门尔,其余四明公四宫门,亦应大有,并不显出。臧洪,字子源,广陵射阳人,慷慨有节义,汉末,洪举义兵诛董卓,后为清州7及东郡太守,背袁绍,绍攻围,食尽被擒,乃害之。隗嚣,字季孟,天水人,有才德,为物所附,前汉末据陇西,自称王,建武元年光武伐之,愤逼得病,兼饿遂亡。王波,渤海人也,晋尚书佥史,有才能,投石虎为中书监彼也。

纪瞻本为抚河将军司马,今为北天修门郎,代田录。瞻与虞潭,更直一日守天门。北天,犹应是北帝门也。纪瞻,字思远,丹阳句容人,初仕吴为中郎将,吴平还洛,举秀才,稍迁为会稽太守,迁侍中、尚书仆射、骠骑将军,泰宁三年病亡,年七十二,赠开府,谥穆侯。田录,魏武帝时为程昱参军,后为河间太守,反叛,为阎柔所破尔。虞潭,字思奥,会稽余姚人,即虞杳孙也。位至卫将军、右光录、开府武昌侯。咸阳八年病亡,年七十,赠光禄,谥孝列侯也。

魏钊领庐山侯。钊字君思,会稽人,仕晋成穆公8世,司徒、左长史、丹阳尹,至左民尚书平寿侯,永和七年病亡矣。

顾和从辽东戍还,有事已散,北帝当用为执盖郎。盖郎范明,迁补典柄侯。顾和,字君孝,吴郡人,少孤有志操,仕晋为吏部侍郎、御史中丞、吏部尚书、领军尚书仆射、尚书令,永和七年病亡,年六十四,赠侍中司徒,谥穆公。月书不显范明,唯前汉有范明友,恐非是此人。又诰试许先生者,称典柄侯周鲂,主非吏者严白虎。寻典柄侯犹应是典柄,呼之脱到尔。周鲂,字子鱼,吴郡阳羡人,周处父也,仕吴为鄱阳太守,甚有威惠。严白虎者,吴郡人也,以孙策时入山聚众,策讨之,乃散奔余杭死,弟名舆,亦勇健,策伪与会,乃戟刺杀之尔。

殷浩侍帝晨,与何晏对。此有八人,事在后。殷浩,字渊原,陈留长平人,康帝建元初为扬州刺史,永和六年进中军将军,都督五州,北伐姚襄败还,为桓温所废,徙东阳,永和十二年以忧亡。善能谭论,后与何晏对也。晏字平叔,何进孙,善言玄理,位至侍中尚书,党曹爽,为司马宣王所诛。

温太真为监海开国伯,治东海,近取杜预为长史,位比大将军长史。温峤,字太真,太原祁人,仕晋为江左平南将军,江州刺史,下平苏峻,位至骠骑将军开府,封始五公,咸和四年病亡,年四十二,赠太将军,谥中武公。杜预,字元凯,京兆杜陵人,博识多智,注春秋。仕晋,起家尚书郎,位至都督荆州,镇襄阳,伐吴有功,封当阳侯,太康五年还洛,於邓县病亡,年六十三,葬洛阳,赠征南大州军9,谥成侯。

何次道始从北帝内禁御史,得还朱火宫受化,以其多施惠之功故也。后辛玄子亦云如此。次道,名充,庐江潜人,位至尚书令、骠骑将军,除扬州刺史,录尚书、辅正世业,奉佛,多施惠,立功德,每为善事,以永和二年正月戊寅病亡,年五十五,赠司空,谥文穆公。按如此旨,鬼职杂位非四明公,而犹得受化朱宫,升居仙品者,此当是深功厚德之所致也。

魏武帝为北君太傅。北君,则北斗君周武王也。四明各有宾友,恐北斗君不置此职,当以太傅准之。魏武帝曹操,沛国谯人,英雄拨乱,匡定天下,封魏王,加九锡,献帝建安二十五年正月病亡,年六十六。此年十月魏文仍受禅,追赠太祖武皇帝也。

其余多不能复一二,盖鬼神之事不足示於世也。荀公言也。荀公即是荀中侯,既隶司命,统诸鬼官,故究知之。但论事参差,前后递互,如似随问随答,非自然叙述者也。世人多不信幽冥鬼神,故戒勿宣示,若致疑谤,益漏失尔。右此前一段所说,不记何年月,以后王逸少事检之,则犹应是乙丑年也。

人卧床当令高,高则地气不及,鬼吹不干,鬼气之侵人,常依地而逆上。鬼者阴物,多因藉以宣其气,或附人畜,或依器物,或托饮食,然后得肆其凶毒耳。昔有人病在地卧,於病中乃见鬼於壁穿下,以手为管而吹之,此即是鬼吹之事也。

人卧室宇,当令洁盛,洁盛则受灵炁,不盛则受故炁。故炁之乱人室宇者,所为不成,所作不立。一身亦耳,当洗沐澡洁,不尔无冀矣。故炁皆谓鬼神尘浊不正之炁,此等皆承人为恶,既灵助无主,道岂可议也。

勿道学道,道学道,鬼犯人,事亦不立,使人病,是体未真故也。真诰亟多此戒,云一言一事泄乃灭筭,岂但疾病而已,所谓仙者必实学,何趣说之耶,群魔伺察有如影响也。

山世远受孟先生法,暮卧,先读《黄庭内景经》一过乃瞑,使人魂魄自制练,但行此道二十一年亦仙矣,是为合万过也,得三四过乃佳。北岳蒋夫人云:读此经亦使人无病,是不死之道也。此四条并是可承用事,已别抄在第三篇中,孟先生即应是京兆孟君,及属用郑承者。前篇有西岳蒋夫人,今火10天下岳,未审有两人,为是误也。

夜行常琢齿,琢齿亦无正限数也。煞鬼邪鬼常畏琢齿声,是故不得犯人也,若兼之以漱液祝说亦善。叩齿即神存,故鬼邪不得干。今修上道者,日夜既恒有此事,所以并得长生尔。

昔鲍助者,济北人也。助既少微,外书不显。都不学道,亦不知法术,年四十余,忽得面风气,口目不正,炁入口而两齿上下恒相切拍,甚有声响,如此昼夜不止,得寿年百二十七岁,后乃遇寒,过大冰,堕长寿河中死耳。北帝中间亦比遣煞鬼,及日游地殃使取之,而此数煞鬼终不敢近助。鬼官问其故,天煞答云:此人乃多方术,以制於我,常行叩齿鸣打天鼓,以警身中诸神,神不敢散,鬼气不得入,是以无有缘趣得煞之耳。以此论之,若助不行冰渡河,亦可出千岁寿不啻也。当是遇大寒冻,步行冰上,口噤不能复叩齿,是故鬼因溺着河中耳。患风病而齿自叩动者,犹尚辟死却煞鬼矣,何患道士真叩齿,鸣天鼓,具身神耶。仙方云:常吞液叩齿,使人反少。以此而言,人命便无定限,一切皆是夭遏耳。若修道精勤,如鲍助啄齿,何容不得永年,正患有时懈替,则为鬼所袭,同於溺河之毙也。凡诸鬼亦是不能灵智,乃以风病为多术,岂胜谬邪。

酆都山上树木水泽如世间,但稻米粒几大,味如菱,其余四谷不尔,但名稻为重思耳。杜琼作《重思赋》曰:霏霏春茂,翠矣重思,灵炁交被,嘉谷应时,四节既享,祝人以祀,神禾郁乎,浩京巨穗,横我玄台,爰有明祥,帝者以熙,此之谓矣。此更说酆都中事,仍复及重思耳。说祝人有祠者,不容有蒸尝之义,当即是前所云献奉仙官故也。又鬼年限足,应受余生,亦复死便有祠事矣。杜琼字伯瑜,蜀人也。博学有才思,注韩诗,兼明数术,逆记魏当代汉,仕刘禅时,为鸿胪太常,延熙十三年亡,年八十余耳。

侍帝晨有八人:徐庶、庞德、爰愉、李广、王嘉、何晏、解结、殷浩,并如世之侍中。李广,汉武骁骑将军,征匈奴时被吏谴,愤慨自刎而死。王嘉,蜀郡人,平帝时为郎中,至王莽,乃弃官还乡,不肯臣公〔孙〕述,伏剑而死。徐庶,字元直,颍川人,荐诸葛亮於刘备,后魏武虏其母,乃归魏,仕至中丞,明帝大和中病亡。庞德,字令明,南安人,随张镇南降魏武,拜立义将军,屯樊城,为关羽所害,谥杜侯,迎丧葬邺,身首如生。爰愉,字世都,濮阳人,有才辨,多术艺,事晋武,辟司徒魏舒府,位至侍中、中书令监。解结,字稚连,济南人,系弟也。一仕晋黄门侍郎、中丞、荆豫州刺史、尚书。赵王伦时,为孙秀所害也。何、殷二人,以注在前,前所说唯道二人,今当是更请问,乃悉具显之。

四明公及北斗君并有侍帝晨五人,其向者八人,是北大帝官隶耳,选用亦同。侍帝晨之号,仙官亦有,俱是侍中位也。此言选用并同,不知止取名位,当品才识,兼论功德耶,此诸人才位永不相类,恐幽途所诠,别当有以耳。

又有中郎直事四人,如世之尚书也。戴渊、公孙度、刘封、郭嘉,今见在职。封者,是玄德之养子。此职应是太帝领僚,如今散曹尚书耳。戴渊,字若愚,广陵人也,仕晋,历位至护军、尚书仆射、骠骑将军,与周顗俱为王敦所害,赠光禄,谥简侯。公孙度,字叔济,辽东人,渊之祖也。初为辽东太守,建安中遂僭号称王,建太子羽仪,传国子康,至孙渊,被司马宣王所煞。开封11,本罗侯寇氏子,刘备未有儿,养为息,性刚猛,有气力武艺,后建节度,赐死。此异族为嗣,亦是仍得袭姓也。郭嘉者,字奉孝,颍川阳翟人,魏武谋臣,为军谋祭酒,病亡,年三十八,谥真侯也。

玄德今为北河侯,与韩遂对统,今属仙官。仙官又有北河司命禁保侯,亦司三宫中事,乃隶东华宫,保命君领之。此则是北河侯,必是相统属矣。刘备,字玄德,涿郡人,初起义兵,后遂据蜀称尊号,三年病亡,年六十三,谥昭烈皇帝。寻于时同为三国之主,魏武、孙策今位任皆高,刘此职虽小,而隶仙官,其优劣或可得相匹也。韩遂,字文纣,某某人,汉末阻兵,构乱西土,建安二十五年魏武伐之,奔金城之内,为其将麴演等所害。遂乃骁雄,而未免寇难,乃得与刘备对仕,殊为不类。兼隶仙官,益复超显也。

又有大禁晨二人,如今尚书令,汉光武及孙文台二人居之。光武刘秀,字文叔,高祖八代孙,起兵讨王莽、赤眉,平定天下,即位三十三年病亡,年六十三。孙坚,字文台,吴郡人,策父也。袁术表为破鲁(虏)将军,豫州刺史,讨董卓,后伐刘表。初平二年,为表将军黄祖部下人所射亡,年三十七。坚虽忠烈而位微,今与天子同职,亦似韩遂之匹玄德也。

又有中禁晨,如今之中书令监,有二人,颜怀、杨彪二人居之。怀字思季,彪字文先者。颜怀,字思季,未听此人。杨彪,字文先,弘农人,汉司空,杨修父也。值董卓慱乱,扶济献帝,东西危苦,备经三司,至魏文黄初六年乃亡,年八十四。

许长史父,今为弹方侯。弹方侯有二人,各司南北。许长史为南弹方侯,刘赞为司马,鲍勋为北弹方侯,韦遵为司马,亦各主南北门籥。许领威南兵千人,鲍勋领威北兵千人,大都备门、主收执而已,如今世有羽林监威南威北兵,如道家天丁力士甲卒之例也。二禁晨及南北弹方侯,亦应并是北帝官属也。受此语时,未必不呼许名,恐是杨自不疏之耳。北帝咒所谓威南、威北,即谓此兵,当是骁勇者也。许氏事具在别篇。刘赞,字正明,会稽长山人,少为部吏,好读兵书,慷慨有大志,击黄巾贼伤足,一脚屈,遂自割筋得伸,后为左护军,与孙峻征淮南,未至病困,为魏将蒋班所逼被害,年七十。鲍勋,字叔业,鲍宣九世孙,即鲍信子也,清白有高节,汉建安中为中庶子黄门郎,魏文帝御史中丞,数谏诤忤旨,左迁治书执法,后被诛。韦遵,字公艺,吴人,即韦昭之孙也。博学有文才,善书,仕晋成穆之世,为尚书佐民郎,中书黄门侍郎,代王逸少为临川郡守,以母忧亡,年六十四也。

孙策为东明公宾友。孙坚长子,字伯符,汉末嗣父领众,先制江东,乃欲定中国,拜讨逆将军,封吴侯,临过江轻猎,为仇客所射,疮发而亡,年二十六,弟权代任,后追谥长沙桓王。策初从东出,煞道士干吉,后照镜见之,惊忿叫,故疮溃而死。寻项羽之英杰,逾於孙远矣,俱是不得王,而独不显出,乃历世相传,云为吴兴十山王,常居郡厅上,故太守不敢上,上者辄死,亦别为立庙,呼为霸王也。

真诰卷之十五竟

1.“少好道”,应作“少道”,人名。

2.“在”字原误作“卯”。

3.“卦”应作“封”。

4.“公”字当作“功”。

5.“俱”字原误作“伹”。

6.“赦”字原误作“赫”。

7.“清州”当作“青州”。

8.“晋成穆公”当指晋成帝、穆帝。

9.“大州军”当作“大将军”。

10.“火”字当作“考”。

11.“开封”应作“刘封”。

 

真诰卷之十六 金阙右卿司命蓬莱都水监梁国师贞白真人华阳隐居陶弘景造

阐幽微第二

汉高祖为南明公宾友,刘邦字季,沛郡丰人,起自布衣,伐秦平项,创汉之基,即位十二年病亡,年六十二。

晋宣帝为西明公宾友,司马懿,字仲达,河内人也,魏世为大将军、太傅,嘉平三年病亡,年七十二,赠相国,谥宣文侯,晋武受禅,追谥高祖宣皇帝。

荀彧为北明公宾友。荀彧,字文若,颍川人,汉武末1为尚书令,有风仪识鉴。初为魏武谋臣,欲以安汉社稷,被疑,惧服药自尽,年五十,谥敬侯,追赠太尉。荀之列在宾友,亦如延陵之匹四明,位虽非亚而德望贤矣。

其中宿运先世有阴德惠救者,乃时有径补仙官,或入南宫受化,不拘职位也。在世之罪福多少,乃为称量处分耳。大都行阴德,多恤穷厄,例皆速诣南宫为仙。在世行阴功密德,好道信仙者,既有浅深轻重,故其受报亦不得皆同,有即身地仙不死者,有托形尸解去者,有既终得入洞宫受学者,有先诣朱火宫炼形者,有先为地下主者乃进品者,有先经鬼官乃迁化者,有身不得去,功及子孙,令学道乃拔度者,诸如此例,高下数十品,不可以一槩求之。

庾元规为北太帝中卫大将军,取郭长翔为长史,以华歆为司马,此所谓军公者也,领鬼兵数千人。辛玄子所说与此大异,恐是受有前后,或能几被回换故耳。庾亮,字元规,颍川人,咸和中为征西将军、江荆豫三州刺史,镇武昌。咸康六年於镇病亡,年五十二,赠太尉,谥文康公。未病时,乃独见陶侃乘舆来让之,於此得病而亡。郭翻,字长翔,武昌人,少有高志,庾欲引为上佐,不肯就,亡后与其儿《灵语》云:庾公作抚东大将军,治在东海之东,统十万兵,取吾为司马。间者本欲取谢仁祖,选官以为资望未足,蒋大侯先取为都尉,是以拘逼王长豫为长史,委以军事,甚有高称。又云王丞相为尚书令,大用事,决万机。按如此语,即玄子所说,如复似应在前,今以郭为长史,当是后更转任,但谢仁祖在世为仆射、镇西将军,乃言资望未足,殊为难辨。王丞相即王导,长豫是导之元子,早亡。华歆,字子鱼,平原人,为豫章太守,同孙策,策亡从魏武帝,历显位为司徒、太尉,封博平侯,太和五年亡,年七十三,谥敬侯。

孔文举为后中卫大将军,以张绣为司马,唐固为长史。孔融,字文举,鲁人,孔子二十代孙,汉末名士,为北海太守,后为曹公所害。张绣,武威人,济从子也。汉末因乱起兵,后降魏武,为破羌将军,从征乌丸,未至柳城亡,谥定侯。唐固,字子正,丹阳句容人,修身谨行,博学儒术,注《国语》、《公羊》、《谷梁传》。孙权汉武2四年,为尚书仆射,年七十余病亡耳。

陶侃为西河侯,亦领兵数千,近求滕含自代,犹未许侃,以徐宁为长史,宁坐收北阙叛将不擒,免官,当以蔡谟代宁。陶侃,字士衡,先自丹阳人,迁居鄱阳,后徙庐江,而属浔阳柴桑。晋世累经征讨,大有功,位至侍中、太尉,都督八州,荆江二州刺史,长沙公。咸和四年还长沙、亡於樊谿,年七十六,赠大司马,谥桓公。庾亮代之,而郭长翔《灵语》云:陶公正有罪谪,未得叙用。又《别记》云:陶公亡后,少时遣先奋死,传教与其儿。相传云:公谢郎连与庾公相言语天上事始判,故令郎知。于时庾犹存,后三四年而亡。滕含3,子并,南阳西鄂人,永和中为平南将军、广州刺史,于州病亡,谥戴侯。陶以其自代资位,复是奇悬。徐宁,字安期,东海剡人,羡之祖也。初,桓累举与庾亮,为护军功曹,称为添岱清士,后仕至正员吏部郎、冠军江州、顺阳简侯。羡之年少时,尝来形见,自称我是汝祖,戒其祸福,后并如言。蔡谟,字道明,陈留考城人,克子也。位至扬州刺史,又授司徒,不受,永和十二年病亡,年七十六,赠司空,谥文穆公。寻此不擒叛将,亦是鬼鬼不能相制,由如人也。人皆非自然威摄,仙真犹尚握节持铃,以勒比辈,而况其间类乎。

四镇皆领鬼兵万人,中官领兵不过数千。四镇有泰山君、卢龙公、东越大将军、南巴侯四官,各领万人。四镇非正是四方,今此处并在中国,回还不过数千里耳,他方复应大有,所以后言数百处也。

何曾为南巴侯。何曾,字颖考,陈郡阳夏人,何夔子也。性豪侈而博学孝悌,初仕魏世,稍迁尚书、征北将军、司徒,封朗陵侯,晋太尉太保太宰朗陵公,太始四年亡4,年八十余,谥曰元公。

曹仁为卢龙公。曹仁,字子孝,魏武从弟,雄勇冠世,善弓马,数从征伐有功,位至车骑将军,都督荆阳5益州诸军事、大将军,封陈侯,黄初四年病亡,年五十六,谥曰忠侯也。

刘陶为东越大将军。汉魏晋凡有三刘陶。后汉者字子奇,颍川人也,灵帝侍中、尚书令,后系狱闭炁而死。魏世者字季冶,淮南人,刘晔之子也,才辨而无行,曹爽用为选部郎,后出平源6太守,景王诛之。晋初者字正舆,沛国人,永嘉中为扬州刺史。此三人不知何者是东越大将军,以意言之,多是正舆耳。

荀顗为太山君。荀顗,字景倩,彧第四子也。博学有词理,佐命晋世,起家为黄门郎,迁尚书仆射,司空、太尉、太傅。太始十年亡,年七十,谥曰康公。《苏韶传》云:刘孔才为太山公,欲反,北帝已诛灭之。孔才即刘邵也。又梅颐为豫章太守,梦被召作太山府君,克日便亡。不知此二位与君复各是异职否耳。又云有太山令。

领一万兵镇处,亦有数百处也。领数千兵镇处,亦有数百处,更相统隶耳,皆有长史司马。王文度镇广陵,忽见卒来,召作平北将军、徐兖二州刺史。王云:我今已作此官。卒云:此是天上职耳。须臾去,寻迎至而亡失。天地间事理,乃不可限以胸臆而寻之。此幽显中都是有三部,皆相关类也。上则仙,中则人,下则鬼,人善者得为仙,仙之谪者更为人,人恶者更为鬼,鬼福者复为人,鬼法人,人法仙,循还往来,触类相同,正是隐显小小之隔耳。达者监之,便无复所关。

荀顗取顾众为太山将军,用曹洪为司马,桓范为长史。顾众,字长始,吴郡人,顾恺孙,顾秘子也。仕晋丹阳尹,领军尚书仆射,永和二年亡,年七十三,追赠特进,谥靖伯。曹洪,字子廉,魏武从弟,家大富而俭吝,数征伐,为骠骑将军,封乐成侯,太和六年病亡。桓范,字元则,沛国人,有才学筹策,仕魏世,位至太司农,党曹爽被诛也。

王逸少有事,系禁中已五年,云事已散。即王右军也。受时不欲呼杨君名,所以道其字耳。逸少即王廙兄旷之子,有风炁,善书,后为会稽太守,永和十一年去郡,告灵不复仕。先与许先生周旋,颇亦慕道,至升平五年辛酉岁亡,年五十九。今乙丑年,说云五年,则亡后被系。被系之事,检迹未见,其咎恐以怼憾告灵为谪耳。

蒋济为南山伯,领二千兵。蒋济,字子通,楚国平阿人,仕汉魏,历位至太尉,从宣王诛曹爽,其年亡,谥景侯。为领军时,有其妇梦亡儿为太山五伯,来迎太庙西,孙阿为太山令,求嘱阿乞转在好处。济即为仍之,阿亦即亡。后又梦云:已蒙转录。事凡如此例。鬼官职位虽略因生时贵贱,而大有舛驳,皆由德业之优劣,功过之轻重,更品其阶叙,不复得全依其本基耳。

王廙为部鬼将军。廙字世将,琅琊人,修龄父也。多才艺政书,善属文,解音声,位至平南将军、荆州刺史,年四十七病亡,赠骠骑,谥康侯也。

此有识位者,粗相识耳。其无位者不可一二尽知之。如此散者无限数也。此皆后段所说,似犹是荀中侯,所以止道或不称姓,而顗复云姓,恐以分别周顗也,所说人多是近世,当由代谢参差,兼易忆识者矣。三代乃远,而两汉魏晋,实有一段才名人,如刘向、董仲舒、扬雄、张衡、蔡邕、郑玄、王弼、阮、嵇之俦,并不应空散。数术有如管、郭,亦无标迹,故当多不隶三官,颇得预於仙家驱任矣。前论帝王中亦不均,魏文、晋武,受命之主而不显,反言魏武、晋宣。孙权应与刘备同,亦不载,道策。此并当启国之基,功高乐推故也。其继体守文之君,都无所出矣。

右以前后两过受事,皆是杨君受旨,书多儳治。又掾更写两本,悉无异,并各成一卷,相随始末讫此耳。

许肇今为东明公右帅晨。帅晨之任,如世间中书监。许肇,字子阿,即长史七代祖,司徒敬也。虽有赈救之功,而非阴德,故未蒙受化,既福流后叶,方使上拔,然后为九宫之仙耳。此帅晨之官,四明亦并应有之。

邵奭为东明公,云行上补九宫右保公。前云邵为南明公,今乃是东,若非名号之误,则东南之差,既寻当迁擢,则必应是启中君,脱尔云邵耳,亦可是有甘棠之德,故不限其年月耳。

右七月十六日夜,定录君所告。

此二条别受,不关酆记部。

辛玄子自叙并诗

此下剪除半行去,不知当是何字也。

玄子,字延期,陇西定谷人,汉明帝时谏议大夫,上洛、云中、赵国三郡太守辛隐之子。辛隐,字某某,检外书未得此位业。按诸辛旧关陇豪族,前汉有辛庆忌,后汉有辛缮,并高直之士,辛毗是其七世孙,则隐是毗之八世祖,但一百四五十年中而已,八世嫌其太促耳。玄子少好道,遵奉法戒,至心苦行,日中菜食,炼形守精,不遘外物。州府辟聘,一无降就,游山林,弃世风尘,志愿凭子晋於缑岑,侣陵阳於步玄,故改名为玄子,而自字延期矣。不图先世之多愆,殃流子孙,结眚刊於帝简,运沉逮於后昆,享年不永,遂没命於长梁之津。西王母见我苦行,酆都北帝愍我道心,告勑司命,传檄三官,摄取形骸,还魂复真,使我颐胎,位为灵神,於今二百余年矣。溺水致命,事同王衍之女,恐即此形骸皆不复得生,并是反质胎神耳。虽有道心,而无道业,故不得便居仙品也。近得度名南宫,定策朱陵,藏精待时,方列为仙,而大帝今且见差,领东海侯,代庾生,又见选补禁元中郎将,为吴越鬼神之司,王事靡盬,斯亦劳矣。若夫冠晨佩青,萧条羽袂,鸣铃仙阶,转軿琼室者,虽实素心而卒日也。恨未便得与玄真并罗,同晏琨墉,察钧韶之遗音,掇灵芝乎幽峰,振翠衣於九霄,舞玄翮於十方耳。方当摄御群鬼,领理是非,处众秽之中间,声交於邪魔之纷纭,事与道德为阔,眼与盱真为踈,熟比熙寂於玄境,逍遥於太初哉。夫同声偕合,物亦类分,相闻邈矣,系景委积,是以名书上清,丹录玄殖,有道之气,与灵合德,托体高辉,故来相从,今赠诗三篇,以叙推情之至也。其辞曰:杨君既为吴越司命,董统鬼神,玄子职隶,方应相关,故先造以陈情也。寻鬼书既异,不应是自运笔,亦当口受䟽之耳。

畴昔入冥乡,顺驾应灵招。神随空无散,炁与庆云消。形非明玉质,玄匠安能彫。蹀足吟幽唱,仰首翫鸣条。林室有逸欢,绝此轩外交。遗景附圆曜,嘉音何寥寥。此篇叙事迹之本志也。

寂通寄兴感,玄炁摄动音。高轮虽参差,万仞故来寻。萧萧研道子,合神契灵衿。委顺浪世化,心摽窈窕林。同期理外游,相与静东衣。此篇申情寄之来缘也。

命驾广酆阿,逸迹超冥乡。空中自有物,有中亦无常。悟言有无际,相与会濠梁。目击玄解了,鬼神理自忘。此篇论人鬼之幽致也。

玄子云:魏时辛毗,字佐治,是七世之孙也。汉建武一年,从陇西徙居颍川阳翟县。毗仕魏世,使持节大将军,司马宣王军帅卫尉,封侯。毗子名敞,为河内太守太常卿。所说并与《魏书》同也。

玄子云:庾生者,晋庾太尉也,北帝往用为抚东将军,后又转为东海侯,今又用为酆台侍帝晨右禁监。近取冯怀为司马。恃帝晨,如今世侍中。右禁监,如世右卫将军,而甚重。如说与前大异,当是后迁侍中,领卫,便是胜中怀将军7也。帝晨无司马,此是右禁之职耳。冯卫8,字祖思,长乐人,晋成帝时为太常、散骑常侍,卒追赠金紫光禄阶也。

左禁监是谢幼舆,以邓岳为司马。此则准左卫将军也。幼舆名鲲,即谢安伯谢尚之父也,为王敦长史,豫章郡太守,年五十三病亡,赠太常,谥康侯。邓岳已在前,而云代周顗为司马帅耳。

郄南昌公,先为北帝南朱阳大门灵关侯,后天转为高明司直。昔坐与刘庆孙争,免官,今始当复职也。高明司直,如世尚书仆射。前云郄为南门亭长,亭长恐即灵关之职,既以周抚代,故得转司直。而郭长翔《灵语》亦云:郄公甚屈,为天门亭长。旧选常用州征二千石,未有三公作也,如此所以得速迁。刘庆孙,名舆,中山人,刘越石之兄也。才识辩赡,为东海王越长史,永嘉中病指疽而亡,年四十七,赠骠骑将军,谥真侯也。

何次道今在南宫承华台中,已得受书,行至南岳中。此人在世,施惠之功甚多,故早得返形。前荀公说何始得还朱火,今言已受书,则玄子所受后成在后耳。

周伯仁近见用为西明公中都护。中都护,如世太傅之官也。坐选邓攸不平,左降为中护。中护准少傅。周本司命帅,当得程遐代而迁此官也。邓攸,字伯道,平阳襄陵人,仕晋为太子洗马、吏部郎、河东太守,为石勒所没。后得还江东,为吴郡太守、吏部尚书,自咸和元年病亡,赠光禄。攸从胡叛还时,乃弃其己儿,自携亡弟之子来渡江,遂自无儿,绝后嗣,谢安叹曰:天道无知,令邓伯道无儿。

右辛玄子所言,说冥中事亦多矣。今粗书其粗者耳,不复一二具说。此记虽玄子所受,而杂有杨君之辞也。杨书不存,今有掾写本耳。此纸后又被剪缺,恐事亦未必尽。

夫至忠至孝之人,既终,皆受书为地下主者,一百四十年乃得受下仙之教,授以大道,从此渐进,得补仙官,一百四十年听一试进也。此地下主者,亦即是洞中所记李更等者,非别鬼官复为主者也。一百四十年一进,便入第二等,给仙人使,乃得稍受道教耳。至孝者能感激鬼神,使百鸟山兽巡其坟埏也。至忠者能公犯直心,精贯白日,或剖藏煞身,以激其君者也。比干今在戎山,李善今在少室,有得此变炼者甚多,举此二人为摽耳。比干剖心,可为至忠,至於孝子感灵者,亦复不少,而今止举李善,如似不类。当李善之地,乃可涉忠而非孝迹也,恐以其能存李元后胤,使获继嗣,因此以成其孝功,所不论耳。若程婴齐、孙杵臼,亦应在孝品矣。李善,字次逊,本南阳育阳李元家奴。汉建武中,元家人之死尽而巨富,唯尽一孤儿,名续祖,尚在孩抱。诸奴复共欲煞之,而分其才。善乃密负续祖逃瑕丘山中,哺养乳,乃为生计。至十岁余,出告县令钟离意,意於是表荐,悉收其群奴煞之,而立续祖为家,光武拜善为太子舍人,后迁日南、九江太守。其事迹正是如此,而《钟离传》所说,少复有异耳。

夫有上圣之德,既终,皆受三官书,为地下主者,一千年乃转补三官之五帝,或为东西南北明公,以治鬼神,复一千四百年,乃得游行太清,为九宫之中仙也。以年限言之,是圣德更不及忠孝也。计此终后凡二千四百年,乃得入仙阶,益知前应是夏启,非召公明矣。季子亡后,至晋兴宁,始八百八十许,未满千岁,不知那已为明公耶。酆都中所记,都无顿说五帝者,恐此如北帝之例,复有五耶。所以后言英雄者,为五帝上相,而北帝有秦皇矣。又《苏韶传》云:扬雄、张衡等为五帝。扬、张既非上圣,爵位亦卑,不应得与炎帝为俦,复当或有小五帝,不论耳。扬、张之事,亦或不然也。

夫有萧邈之才,有绝众之望,养其浩然,不营荣贵者,既终,受三官书为善爽之鬼,四百年乃得为地下主者,从此以进,以三百年为一阶。此事是高士逸民之品也。从主者以去,是入仙阶,不复为鬼官耳。

夫有至贞至廉之才者,既终,受书为三官清鬼,二百八十年乃得为地下主者,从此以渐,得进补仙官,以二百八十年为一阶耳。此格复是小胜高士,而年数倍於忠孝,故知忠孝贞廉,为行之㝡耳。

夫至廉者,不食非己之食,不衣非己之布帛,王阳有似也。此目应以夷齐为摽,高士中亦多此例,而今乃举王阳,当年淳德自然,非故为皎洁者也。王阳,先汉人也。

夫至贞者,纷华不能散其正炁,万乘不能激其名操也。男言之,务光之行有似矣。女言之,宋金漂女是也。贞者,非止不淫於色,亦是惔乎荣利也。务光辞汤让,而负石投河。宋女,恐是子胥所逢浣纱於漂水之阳者,后既投金以报之,故谓之金漂。漂字或应作漂字耳。

先世有功在三官,流逮后嗣,或易世炼化,改氏更生者,此七世阴德,根叶相及也。既终,当遗脚一骨以归三官,余骨随身而迁也。男留左,女留右,皆受书为地下主者,二百八十年乃得进受地仙之道矣。临终之日,视其形如生人之肉,脱死之时,尸不强直,足指不青,手足不皱者,谓之先有德行,自然得尸解者也。此是先世有阴功密德,不拘於迹者,既非己身所办,故以一骨酬副三官也。此骨恐是质形之骨,非神形之骨,既被遗落,当复重生之耳。火都论仙鬼中诸人,在世有刳腹刎颈,支体分裂死者,永自不关后形,其神先以离出,故今形可得而毙伤残,初不断神矣。而世或有见鬼身不全者,盖是尸魄托骸者耳,非其大神本经之主也。尸解之说,复有多条,已抄记在第三篇中耳。

右此五条,皆积行获仙,不学而得,但为阶级之难造,道用年岁耳,要自得度名方诸,不复承受三官之号令矣。此虽五条而有七事,事中复有轻重,非至志者亦不办得此例也。今预在学道之品,微微小业,便可与之比肩,咒乃真妙者乎。由是言之,可不自督耳。

诸有英雄之才,弥罗四海,诛暴整乱,拓平九州,建号帝王,臣妾四海者,既终,受书於三官四辅,或为五帝上相,或为四明公宾友,以助治百鬼,综理死生者,此等自奉属於三官,永无进仙之冀,坐煞伐积,酷害生死多故也。酆宫中诸人职皆是矣。疑荀彧一人清秀整洁,非跋扈虐害,唯以谋谟智策佐魏武耳,乃得为宾友,与汉高等比位,恐当别有旨趣。凡在世有才识艺解,为一时所称者,既没,并即随才受其职位,不必执其在生之小罪,先充诸考谪也。若过为非理,是所不论,若悠悠冗散,不辩异人者,罪无大小,悉当安之。9

秦始皇今为北帝上相,刘季今为南明公宾友,有其人甚多,略示其摽的耳。此是举建号帝王者之宗耳,北帝之有上相,亦当如四明之有宾友也。

齐桓公今为三官都禁郎,主生死之简录。晋文公今为水官司命。其楚严公、赵简子之徒数百人,今犹散息於三官府,未见任也。此等名位,自是三官之寮耳,无豫真仙家事矣。五霸亦一时之雄,齐桓、晋文处职并要。楚严公,即庄王也。简子虽非霸限,亦擅命专制,所梦天帝使射熊之事,必是北帝之府矣。《剑经序》称燕昭亦得仙。燕昭,六国时英主,遂不堕於三官,乃知炼丹独往,亦为殊拔也。从论忠孝已来,至此,并出掾写。《剑经》中东卿司命所说,即是鬼神事,谨抄出继此,以相证发。自三代已来,贤圣及英雄者为仙鬼中,不见殷汤、周公、孔子、阖闾、勾践,春秋时诸卿相大夫,及伍子胥、孙武、白起、王翦,下至韩信、项羽辈。或入仙品而仙家不显之,如桀纣、王莽、董卓等,凶虐过甚,恐不得补职僚也。而异域有冒顿、蹹顿、石块10、石勒诸骁杰,亦都不预及言之耳。

真诰卷之十六竟

1.“汉武末”当作“汉末”。

2.“汉武”,疑当作“黄武”。

3.“含”字下疑缺“字”字。

4.“亡”字原误作“十”。

5.“阳”字当作“扬”。

6.“平源”当作“平原”。

7.“中怀将军”,疑当作“中卫将军”。

8.“冯卫”,疑当作“冯怀”。

9.“安之”,疑当作“案之”。

10.“石块”,当指鲜卑檀石槐。

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