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中华道藏 > 四辅真经 > 太清摄养经 > 神气养形论
已校对

神气养形论

经名:神气养形论。不著撰人。一卷。底本出处:《正统道藏》洞神部方法类。参校版本:《云笈七签》,收入该书卷三十四。

混元既分,天地得位,人与万物,各分一炁而成形。动者禀乎天,静者法乎地。天地之间最灵者人,能养人之形者,唯炁与神。神者,妙万物而为言;炁者,借冲虚以为用。至人之言,莫先乎炁;至人之用,莫妙乎神。我先生得至人之道,见生死之机,常味於无味,用於无用,为於无为,事於无事,知神炁可以留形,故守虚无以养神炁,知杳冥可以致信,故入杳冥而观至精,则天地之间,其犹橐籥乎,至人之不死,其犹谷神乎!先生曰:虚无之中,有物谓之神,杳冥之中,有物谓之炁。炁者,结虚无以成妙。故大洞真人曰:三月内视注心,一神则神光化生,缠绵五藏,其理明矣。且炁者,神之母,神者,炁之子。欲致其子,先修其母。若使神不受味於炁,则炁无以通灵;子不求食於母,则母无以致和。道经曰:既得其母,以守其子,既得其子,复守其母。《东华玉书》云:系子长存心安宁。此皆谓修真之要言也。加以耳目者,神之户牖,阴阳者,炁之干戈也。夫能闭户牖,息干戈,皆在神炁之默用。若炁有所习,神有所归,即无关楗而不可开,无绳约而不可解,万物贞明,皆奉不言之教,任无为之化矣。《道经》云:视之不见,听之不闻,搏之不得,吾将内静虚无杳冥之宰,当视不见之形,听不闻之声,搏不得之物,三者皆得,即我命在我不在於天。尹真人曰:内观神光,不可谓无明,反听神声,不可谓无音,握固精神,不可谓无形。故修道人为视者见,为听者闻,为搏者得。有古之真人,其寝不梦,其觉无忧。先生曰:我亦不梦,谓之神游,我神常游,不系於昼夜,独处於逍遥之墟,不贷之圃,是谓采真之乐矣。吾欲分而为赤子,则赤子因炁母而成形;吾欲分而为婴儿,则婴儿因炁母而成质;吾欲分而为真人,则真人因炁母而致灵。此三者不可分,故混而为一,一为我神,神在我身中。嗟乎!妄作之俦,或存或守,胡为尔丹?胡为尔青?心迷尔真,目乱尔形。不知形者,不可与言炁,不知炁者,不可与言神。知乎形、知乎神者,则资乎道矣。且炁不能运则纯精不应,神不能用则真景不明。故神明而能使炁,炁专而能应神,则知不修不能自明,炁不专不能自柔。《道经》曰:专炁致柔,能如婴儿乎?《黄庭经》曰:仙人道士非有神,积精累炁(乃)成真。正谓此也。后来学者,或吐或纳四时五芽之炁,或服引七宿二景之精,握固以象胎形,闭炁以为胎息,殊乖真人之妙旨,益是古来之末事。如此之徒,浊乱元炁,尤损於形神。夫至人以心游於淡,炁合於漠,饮漱於玄泉,胎息於无味,则神光内照,五脏生灵,自然有紫烟上浮,玉彩交映。敬传先生之旨,化白为朱,积精成形,口衔灵芝,降於形中,是为真仙之术。守中抱一勿失,与天地齐毕。

神气养形论竟